對於帝后而言,飢餓這個詞有些遙遠,又有些觸手可及。
從小到大帝后都沒捱過餓,但當他們執掌天下後,卻又知曉了飢餓對於這個龐大帝國的危險。
百姓吃不飽就要鬧事。
軍隊吃不飽就要鬧事。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民以食為天。
李治想過賈平安反對封禪的無數理由,譬如說靡費錢糧,譬如說勞師動眾……等等,但他從未想過竟然是餓怕了。
他看了一眼皇后,皇后的眼中多了些黯然,顯然是想到了賈平安小時候的經歷。
餓怕了。
他想到了楊德利。
但凡知曉哪裡有浪費,那麼哪裡就會有楊德利。
一句餓怕了,比什麼封禪靡費都來得更直接和猛烈。
有那錢糧為何不拿去救助百姓?
李治溫聲道:“你還記得當年之事?”
他見過許多官員,大部分都出身不凡。極少數出身貧寒的官員到了一定境界後就忘卻了自己的出身。他們會驕奢淫逸,比那些出身不凡的官員更加貪婪。他們會俯瞰曾經的鄉鄰,厭惡那些貧寒的百姓……
賈平安抬頭,“記得。”
他怎麼會不記得……穿著腳指頭露在外面的解放鞋,襪子是沒有的,身上的衣裳都是有許多補丁的,冬天會冷的耳朵和手腳生凍瘡……
那些時日他從未忘記過。
武媚輕嘆一聲。
皇帝知曉這聲嘆息的意思,“若是因此和同僚交惡你也願意?”
賈平安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有我的道,我走我的道。
你若是願意加入這個道,或是贊同這個道,那咱們就是朋友。你不贊同沒關係,但別在路上設障礙。
就那麼簡單。
“若是舉目皆敵呢?”
“求同存異。”
政治從來都是妥協的藝術,一味強硬不會有好結果。
王安石強硬的像是一塊石頭,結果新政崩了。
我的道在那裡,不遠不近,觸手可及。我願意為了我的道去爭取更多的朋友。
就那麼簡單。
李治眯眼看著他,想到了許多。
朝堂之中目前是一個穩固的構架,四個宰相中有三個是他的心腹,一個李勣也是半個心腹。
他微微頷首,“你且去。”
沒有貶官?
賈平安有些愕然,旋即告退。
王忠良把他送出去,出了殿門後低聲道:“趙國公……好險。”
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