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勝了?”
李治有些意外,又有些意料之中。
新學乃是百家之學,若說做文章興許差些意思,但其它方面卻非同一般的強大。
墨家……
想到墨家,李治就想到了地位漸漸降低的工匠。
還有許多別的學說,都在和儒學的漫長鬥爭中被壓了下去。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當這兩個口號被喊出來時,儒術就成了帝王背書的顯學,其它學說都成了異端。
對,還是錯?
李治對儒學並無多少推崇,這一點從他對國子監近乎於漠視的態度就知道了。
但他必須要裝出有興趣的模樣。
儒術便是以皇帝為根基發展起來的學說,尊皇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儒術和帝王就像是乾柴和烈火,一碰就燃。
但……
李治想了許多,不過是一瞬而已。
武媚笑的長眉挑起,“平安果真是大才。”
說著她看了皇帝一眼。
李治莞爾,“是辯論了什麼?”
周山象說道:“說是辯論了什麼……大地是什麼形狀。”
這個問題有些燒腦。
李治隨口道:“不是方的嗎?”
周山象說道:“武陽伯說是圓的,張煒認輸。”
“圓的?”李治皺眉,“王忠良,去問問。”
王忠良去了,李治笑道:“這入目處除非是山丘,否則大多是平的,怎麼可能是圓的?”
“定然是圓的。”武媚很堅定。
李治見她笑的明媚,就笑道:“若是圓的,朕便答應你一件事。”
晚些,王忠良來了。
“陛下,賈平安說新學裡有說過此事,出海後,看到一艘船,先看到的必然是桅杆。”
李治本是聰慧之輩,聞言問道:“可有佐證?”
“有,雙方當即請了出使新羅的船工和小吏去了。果然。”
李治一怔,“竟然是圓的?”
武媚笑道:“陛下可是答應了臣妾一事。”
李治依舊在震驚中,隨口道:“你只管說。”
要什麼?
武媚幾乎是瞬間就想到了那件事。
“陛下,日後若是臣妾求放人出宮,還請陛下開恩。不多,最多二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