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對戰歿者的撫卹五花八門,恩施於上,將士們只能受著。
當王忠良說出那句‘此為永例’時,萬歲聲直衝雲霄。
“這是……”
邵鵬在百騎吩咐道:“去看看。”
其實不必去了。
賈平安搖頭,“無需看。”
在武功縣謊報蟲災事件後,賈平安就一直在琢磨這件事。
他做夢都夢到了廝殺,那些將士奮不顧身的身影歷歷在目。
可他麾下戰歿者的家眷卻遭遇了困境。
李治問他為何這般做,為何不顧自己的前程也要為陳歐遮掩。
為了底線和敬畏。
這只是一面。
更多的是對這個撫卹制度的不滿。
將士為國廝殺,可死後得到了什麼?
他去了那五家人家中檢視,雖然說在村裡已經算是不錯了,可賈平安依舊潸然淚下。
帝王和重臣可以無視良心,但他們不能無視這些為了大唐搏殺的將士。
他知道當時提此事沒成算,甚至會被人說成是收買人心。
所以他等待著。
一直到了此刻他才上了奏疏。
奏疏裡他並未給出建議,只是把事兒說了。
這便是最聰明的作法。
誰都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你要說促成此事的功勞……
這等功勞賈平安不敢領,也愧領。
那些將士在他的驅使下廝殺,那些骸骨讓他成為了武陽伯……
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便是那一將。
這個功勞他不敢領。
外面的歡呼聲越發的大了,有百騎回來稟告:“陛下身邊的王忠良親自來唸詔書,說是從今日起,為國戰歿者,可免庸調、免雜徭,口分田可繼承一代,還有……家中的孩子能優先進折衝府……說是此為永例。”
“萬歲!”
一個百騎高呼了起來。
馬上百騎內部的歡呼聲震天響。
邵鵬也歡喜不已,見賈平安含笑,就說道:“這是好事。”
“是啊!這是好事。”
賈平安雙腳搭在桌子上,雙手抱頭,倍覺愜意。
這便是我對大唐做出的一個改變。
當大唐將士拋掉後顧之憂時,那些異族……可感到膽寒了嗎?
“萬歲!陛下萬歲!”
歡呼聲驟然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