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看陳寶,分明也心動了。
“武陽伯何在?”
“說是去琢磨清明渠。”
“老夫……陳司業,老夫有些事,出去一趟。”
陳寶剛想告假的,可沒想到肖博不要臉的先開口了。
他低聲道:“祭酒。”
他說話時聲音低沉,神色詭異,讓肖博下意識的聯想到了幹壞事。
“一起去吧。”
肖博指指他,二人大笑起來。
……
賈平安一路視察了清明渠的淤塞段,李元嬰一路跟著,不斷畫草圖。
“各處要有不同,別弄的都一個模樣。”
李元嬰點頭,自信的道:“簡單,明日交給你。”
賈平安看看那些臨渠而建的豪宅,笑的很是淳樸。
“武陽伯!”
肖博和陳寶來了。
“二位可是有事?”
賈平安專攻算學,肖博和陳寶懾於國子監大儒們的態度,一直不敢和他照面。
“呵呵!”肖博目視陳寶。
黑鍋老夫背,送死你去!
陳寶想到兒子就是賈平安的學生,倒也沒什麼難為情的情緒,“敢問武陽伯,那所謂的統計學,果真是經世之學?”
賈平安聞言不禁樂了。
合著這二人是被那句經世之學引來的。
“這是實用之學。”賈平安的神色很平靜。
之乎者也,文章詩賦是讀書人的必修課,而能力的展示就在策問上。
但策問就是個大而化之的專案,就像是後世有人在論壇上丟擲一個話題,引得眾人紛紛給出答案,主持人從中挑選最好的那批人成為吃皇糧的官吏。
這是形而上的一部人,他們學的是儒家典籍,能力當然有,但論實用性就沒法說了。
所謂紙上談兵莫過於此,而一旦進入實操就原形畢露。
最關鍵的是,在中下層需要務實。要想取得成就,要想推陳出新,就要求中下層官吏擁有實用之學。
所以出現一個跡象,一個人從小讀書,學的是詩賦文章,等做了官後,他必須去從頭學習怎麼做事。在工作中遇到專業的問題,他也必須從頭學起。
也就是說,資格選拔的時候壓根不看你的專業能力(也有,比如說書寫公文等等),但最根本的能力卻匱乏。
經世之學就像是個金光四射的招牌,讓算學師生激動,連肖博都被驚動了。
“就是要實用之學啊!”肖博歡喜的道:“國子監中教授大中小三經,可官員要的是實用之學。但實用之學在何處?老夫卻看不到。武陽伯,可否說說。”
這個時代儒學依舊籠罩大唐,但卻沒有後世宋明的那等威勢,更沒有被稱為儒家,近乎於宗教般的地位。
賈平安覺得自己正在腐蝕著國子監,“所謂統計,三句話,收集資料,統計資料,分析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