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父子三人剛回到家裡坐下,宮裡的太監就來宣趙知命覲見。
“趙尹府,勞煩您跟我進宮一趟。”
“陛下有要緊事要交代於你。”
聽到太監的話,趙知命看了看趙思農。
“好,我這就立刻進宮。”
……
御書房。
徐溫書平日裡都待在這裡,也很喜歡在這裡接見重要的大臣。
趙知命與徐溫書行了該有的禮儀後,徐溫書讓董縣搬來了一張大椅。
“來,趙卿請坐。”
趙知命坐下後,董縣就到一旁沏茶去了。
徐溫書看向趙知命,笑著說道:“之所以朝會之後還把趙卿請來,是因為朕覺得南方的洪災太過氾濫,百姓流離失所。”
“那些該死的貪官汙吏隱瞞了三個月,只怕民間百姓對朝廷已經開始有怨言了。”
“所以朕打算從國庫裡拿五十萬白銀賑災,安撫民心。”
趙知命聽了,點頭道:“天下能有陛下這等仁君,實乃天下之大幸。”
“只是……國庫裡還拿的出五十萬兩白銀嗎?”
雖然說這些年靖朝表面上看起來很是強盛,國泰民安的。
可實際上靖朝並不富裕。
尤其是這些年貪官汙吏越來越多,導致稅收一年比一年少,開支倒是一年比一年多。
靖朝的國力更是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就比如現在,國庫估計連五十萬銀子都很難!
徐溫書開口道:“北戎之戰可以延後,但南方的洪災卻不能延誤。否則必定會引起暴亂!”
“銀子沒了還可以再掙回來,可人命沒了可就真的沒了!”
“雖然說拿出五十萬後,宮裡的日子會緊俏許多,但無論如何這次銀子都是要出的。”
趙知命微微一愣。
他沒想到小皇帝會有這樣的想法。
小小年紀就有了仁君之相,真是靖朝的百姓之幸啊!
“我們趙家雖然不是什麼大富之家,但也願意為了南方的災民們盡一盡綿薄之力。”
“我們願意出十萬兩白銀用於南方賑災。”
徐溫書臉上露出大喜之色:“好!”
“趙卿不愧是皇叔口中的國之柱樑!”
“賑災之事就交給趙卿來處理了。”
趙知命聞言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