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筆齋時天色已暮,斜陽從臨四十七巷的那頭打了過來,恰好紅了半條街面,他與隔壁古董店的吳老闆打了個招呼,看了一眼身後空蕩蕩的灰牆,走了進去。
飯蒸在鍋裡,白霧瀰漫,順著天井裡那棵樹緩慢繚繞,向著通紅的天空飄去,飄不了多高距離,便消散於空中,連一絲痕跡都留不下來。
桑桑仰著小臉看著消散於空中的霧氣,柳葉眼眯的很好看。
寧缺看著樹旁小小的身影說道:“我回來了。”
桑桑回過頭看了他一眼,說道:“少爺,你回來了。”
毫無新意的對話,單調乏味,很多年來,寧缺回到獵屋,回到謂城小院時,都會與屋內院內的小女孩兒有這樣一番對話,在長安城臨四十七巷的這一年也不例外,只不過在中間多了少爺兩個字而已。
臨行前的晚飯也毫無新意,雖說那碗琥珀色的雞湯表達了某種鄭重,但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說的。
既然沒有什麼好說的,洗腳熄燈之後,寧缺便躺在床上開始睡覺。
他沒有對床那頭的小姑娘交待什麼事情。雖然這將是他第一次與桑桑分開這麼長時間,但他相信小姑娘能照顧好自己,因為這些年小姑娘是在照顧兩個人的生活,現在少了麻煩挑剔的自己,她應該會過的更快活輕鬆些吧。
夏末的長安城,夜裡的溫度已經不再那般惱人,樹上的蟬鳴漸漸衰弱不見,滿天的星光照在安靜的樹葉上,再從視窗反射進來,塗著滿牆滿床二人最愛的銀色。
一陣悉悉碎聲響起,桑桑穿著薄單衣從床那頭爬了過來,瘦瘦的膝頭把銀色的被褥壓出一道深淺不一的轍,然後她躺進寧缺的懷裡。
寧解睜開眼睛說道:“說過很多次,你現在是大姑娘了。”
桑桑嗯了聲,調整了一下角度,把頭擱在他的胸膛上,便再不肯動。
臨別前的這個夜,和以往這些年間的很多個夜都一樣,沒什麼區別。
臨別前的清晨,與以往一年間的清晨都一樣,也沒有什麼區別。吃了碗桑桑買回來的酸辣面片湯,用桑桑遞過來的牙具刷牙,用桑桑擰好的毛巾洗臉,在桑桑小手服侍下穿好書院秋服,寧缺拎起沉重的行李,推開鋪門走了出去。
晨光清麗,他對鋪門口的小姑娘揮了揮手,馬車便緩緩動了起來。
在書院門前的大片草甸邊緣黑色馬車停了下來,然後原路折回,今天車伕老段不需要等寧缺回城,因為寧缺不回城。
草甸四周早已人聲鼎沸,面帶興堊奮緊張神情的書院學生們與自己的父母道別,父母們彷彿有說不完的話,替孩子們準備好的行李似乎總有遺漏,而年輕的學生心思卻早已飄到了遙遠的北方,彷彿看到建功立業的大好前程。
當然不是所有的書院學生都如此興堊奮期待接下來的旅程,比如在遠處被東城大富商帶著數房姬妾團團圍住的楮由賢,臉上便寫滿了牢騷與畏懼。
寧缺看著那邊笑了笑,然後轉頭望向身邊穿著紅色箭裝,顯得英姿颯爽的司徒依蘭,好奇說道:“真沒想到居然沒有人送你。”
司徒依蘭微笑說道:“名為實修實為出征,父親只勉勵我上陣好生殺敵,卻沒有讓人來送我的意思,再說你不一樣沒有人送?”
寧缺搖了搖頭,說道:“我無父無母,連親戚都沒有一個,誰會來送我。”
司徒依蘭看著書院裡面走出來的那兩個人,說道:“看來還是有人會來送你的。”
從書院裡走出來的是三師姐餘簾和陳皮皮,草甸上的書院學生還有那些長輩們,經由教習處知道這兩個人的身份,急忙恭謹讓開道路。
始有秋意的微風軟軟拂著女子額上的髮絲,讓這位身材驕小始終看不出真堊實年齡,別有一番風味的女教授顯得更年輕了幾分。
自從進入書院二層樓後,寧缺反倒與三師姐極少有私下交談的機會,這時候見她來送自己,不由感到有些意外,說道:多謝師姐。……
餘簾遞給他一塊小東西,微笑說道:“師姐沒有什麼東西相送,就送你一句話吧,無論遇著什麼事情,只需要從本心出發,那便能輕鬆逾過。”
“多謝師姐指點。”
寧缺轉向陳皮皮,看著這個對自己修行生涯帶來無窮幫助的朋友,沉默片刻後微笑說道:“你準備送我點什麼?”
一陣晨風來到草甸,吹皺陳皮皮的臉,他認真說道:“我來過……東”
寧缺搖頭嘆息說道:“你越來越無恥了。”
陳皮皮感慨說道:“向你學習。”
寧缺笑著回答道:“共同進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