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嫻和林山月共處一室,林山月死了,葉嫻是第一嫌疑人。
可是葉嫻昏迷在房間裡面,說自己是被人打昏的,而且房間裡面沒有鑰匙。
不可能沒有鑰匙,林山月昨天開門進去,鑰匙一定在房間裡面。
現在鑰匙消失,有一種可能,葉嫻殺人,將鑰匙藏起來。
只是她藏鑰匙幹什麼?
她想要洗清嫌疑,她拿著鑰匙出來,會有更多辦法,比將自己和屍體同處一室要強得多。
所以餘驚鵲認為葉嫻沒有必要將鑰匙藏起來。
那就只剩下另一種說法,葉嫻說有人把她打暈,說明房間裡面當時還有第三個人。
但是碉樓的特性,不應該有第三個人,進去需要鑰匙,第三個人是什麼時候進去的?
林山月讓第三個人進去的嗎?
林山月身上沒有鑰匙,是不是第三個人離開的時候,拿著鑰匙開門離開,所以鑰匙不在房間裡面。
現在的問題就是兇手是誰?
是葉嫻,還是葉嫻所說的第三人。
警察廳刑事科的調查報告,就是在這裡斷掉的。
警察廳刑事科他們的調查,在這裡遇到了問題。
林山月家,不是小門小戶,警察廳刑事科不可能隨便抓個人頂罪,給林家一個交代。
葉嫻還是林山月最得寵的女人,警察廳刑事科也不能無憑無據,就將罪名放在葉嫻頭上,林家人不答應。
調報報告沒有一個結論,因為案件還沒有調查完,自然是不可能下結論。
不過餘驚鵲看得出來,警察廳刑事科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葉嫻不可能是兇手。
從最開始認為葉嫻是兇手,到最後認為葉嫻不是兇手,警察廳的人不是憑空猜測,他們有證據。
第一個證據,警察廳刑事科的人認為,林山月是一個男人,葉嫻要對付一個男人很難,還是用刀子捅死。
第二個證據,林山月身上的鑰匙不見了,警察廳的人搜查了林家角角落落,都沒有找到鑰匙。
第三個證據,腳印。
第三個證據,是最直觀的證據。
是一隻貓的腳印,腳印是從碉樓裡面,延伸到碉樓外面。
這隻貓,是家裡的玩物,花了大價錢買來。
這隻貓踩到了林山月留下來的血跡,所以一路上都有貓的腳印,從碉樓裡面,走到了碉樓外面,然後進入花叢。
警察廳的人認為,這隻貓是從碉樓裡面走出來的,也就是說林山月死的時候,它在旁邊。
可是它走了出來,說明當時碉樓的門是開著的。
既然當時碉樓的門開著,就證明有鑰匙,如果葉嫻是兇手,為什麼不和貓一起離開,她在現場,她的嫌疑就是最大的。
哪怕葉嫻真的是兇手,她也不可能留在案發地點。
這隻貓出來之後,大鐵門為什麼關起來了?
這不是恰恰證明,當時房間裡面有第三個人,他開門離開,貓趁機離開。
第三人離開之後,將門關起來,將葉嫻關在裡面,反而是有一種讓葉嫻幫忙頂罪的感覺。
這隻貓的腳印,成了最關鍵的證據。
可能當時兇手,根本就沒有在乎一隻貓,黑燈瞎火的,沒有注意到貓的腳印。
林山月得罪的人很多,有人想要殺他,讓葉嫻頂罪,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