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縣作為牧野去往歐洲的中轉站,如今已經被李禹西利用上了,他的菸草船隊在戰爭其間依然在運作。
只不過因為還要運載糧草的緣故,每艘船三百箱菸草的運力降低為每船一百二十箱。
他們的航線沒變,依然是牧野啟程向東北航行至歐洲北部南下抵大明港,每船扣除所有成本後的利潤由一萬九千兩降為七千六百兩。
但實際上李禹西也沒少賺,因為他的船在普利卸掉糧草後並不空船,而是把應明與普州用不上的戰利品裝滿船艦。
這些藝術品、古董、寶物會在西班牙大明港的李旦接受其僱傭專業匠人的鑑定,做出定價,而後經由多種渠道或打包賣出、或進行拍賣,以及將其中珍貴的東西送回東洋軍府,由陳沐運回國內。
一個完整的戰爭附屬品傾銷產業鏈。
正因有利可圖,才讓看起來花了最多的錢像天下第一號冤大頭的李禹西對這場戰爭最為支援。
甚至於菸草大亨生怕士兵在陌生異域挨餓受凍,幾乎要什麼送什麼。
再沒人比他還期盼戰爭,李禹西已經開始派人全面探查整個英格蘭的島嶼上的情況了,應明關於這片土地上經濟、人口的情報都來源於李禹西。
除了菸草,合興盛還能向這傾銷很多東西……大明商賈最擅長的可不是掠奪這種沒技術含量的活兒。
只有陳沐才好幹這個。
閩廣合興盛發家之本,靠的就是用一切貨物,把南洋諸國百姓貴族,從出生到入土、從孩童到老者、從男丁到婦孺、從貧窮到富貴、從生存到享受,所需統統安排好。
正是這種願景,激勵著李禹西為普利運送數十萬石計的米麵、醃菜。
應明的糧草可太充足了,充足到讓他伸出一根手指,對林登道:“你回去告訴那些人,開啟城門,輔兵每天三塊麵包。”
“立下戰功,或戰後經過篩選成為戰兵,每月三石面、三千通寶軍餉,糧價也會被平息,為大明作戰,不會讓他們家人捱餓。”
其實就最後一句,對城內的守軍就足夠了。
林登聽到這個訊息,面上經過短暫迷茫,請命帶走魏四在路上給他解釋通寶與石的價值,一路歡快地跑回水門。
沒過多久,吱呀的鉸鏈聲中,倫敦這座由羅馬人建立、歷經數次加固的巍峨巨城,在遠處間斷的炮聲中,嚮應明的部隊開啟西面城門。
八百二十西城門、城牆、三座塔樓的守軍在城下街道兩側站得整整齊齊,向進入城內的明軍表示投降。
幾乎在應明入城的同時,街道盡頭也傳來馬蹄聲。
一隊隸屬於查爾斯·霍華德男爵的騎兵帶著嚴防死守的命令還沒走到城下,迎接他們的是兩隊守軍張弓射去毫不留情的箭雨。
戰馬沉重身軀載著尚未嚥氣的騎手倒在血泊之中,戴著高頂盔的林登在他臉上留下一隻滿是泥濘的靴印,率領就地整編的第一倫敦營列隊奔赴他們今夜的第一個目標——西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