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海> 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 (1 / 2)

朝天宮是道觀,大明有許多座朝天宮,多興建於道君皇帝嘉靖時期,而在那之前的朝天宮在南京,這個名字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定的,為朝見天子之意。

南京朝天宮在歷史上有多種身份,最早是吳王夫差、孫權的冶鑄兵器之所,後來有時為寺廟、有時為學宮、有時為道觀。

但在明朝,儘管它依然還是道教建築,前有三清殿、萬歲殿,但更有習儀亭,也承擔著官僚子弟襲封前學習朝見天子禮儀的使命。

朝天宮是個好地方,亞州也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地方,萬曆皇帝賜下許多金牌還尚未發下,這些部落首領待將來局勢安定也都是要去朝見皇帝的,但親手修建一座朝天宮?

說實話像這種大型工程,陳沐還真沒想過,他下令蓋過最大的建築群就是南洋軍府衛島的聯合炮廟陣地,讓他去修真廟?

不過在金城,那邊的百姓早就做好興建大型建築的準備了。

金城知縣吳中行安置百姓的方式與常勝相似,在得知鄒元標安置六萬餘百姓的方式後,他也有樣學樣,不過是將百姓分別安置於狀元橋南北東西四個方向,一切生產為上。

金城是塊福地,北方有普遍生長至十五六丈的高聳紅杉,圍大二、三丈;南方有等待挖掘的金銅大礦,取之不盡;西臨海岸遍及漁鹽之利,東部則有群山阻隔了荒漠,山有飛禽走獸,可供打獵制皮。

兩萬餘移民百姓合以鄭屠部的子民讓金城縣在籍百姓數逾五萬,安置於橫二百里、縱千里之間散落而居,而且並未遇到像常勝縣那樣糧食緊缺的窘境。

鄭屠部上萬人本就是金城縣治下百姓,他們的生產不因明軍到來而開始、也不因與西軍征戰而停止,雖然種植口糧稍少,但到底能提供人們生存所需的糧食。

何況北方還有尤為龐大的伊族部落、東北數百里外還有尤為兇狠的黑腳人。

黑腳人在與吳知縣的戰爭中被打得大敗,如今一部分最兇狠且不願半點妥協的部落已向東遷徙,仍然留在同伊族接壤土地上的黑腳人也在鎮朔將軍炮的教育下變得熱情好客。

他們比伊族人富裕的多,金城與伊族、黑腳兩個大部落貿易能得到大量糧食。

平心而論,如果一場大戰讓吳知縣找到一點兒總督的感覺,那現在他就是一省總督。

因為一個草創的縣城,要比一個上千年形成、上百年治理的省級行政區難得多,要管理的事情也要多得多。

比方說除了治理縣中、守禦作戰這些常規的工作之外,吳中行還在編修縣誌,專門指派縣中六人跟隨他深入各地,瞭解土民與百姓的生存方式,並對途中一切加以辨別。

主要是認識並記錄草本與蠃鱗毛羽昆五蟲,比方說受他們利用的巨大紅杉,在縣誌中人們對這種植物的認識為樹紋美、材質輕軟而韌性十足、一身上下皆可入藥,可用於建築、搭橋、傢俱、藥材、畜牧與鞣皮。

建築、搭橋、傢俱這些不用多說,任何樹木都能提供這些用處,但藥材、畜牧與鞣皮就不是任何樹木都行了。

杉木的根、葉、樹皮、木材、球果、杉節都能做藥,這是移民來的醫生說的。

至於畜牧則是因為杉木生得極大,而從黑水靺鞨群島到這裡廣泛分佈著大鵝,是當地人畜牧的主要牲畜,一些生長超過千年的杉木樹心通常會腐爛,但杉木的外層卻依然完好,當地土民就會把這樣的樹叫做鵝圈,在裡面養鵝。

鞣皮則是用樹皮提出來的膠,就像鵝圈一樣,明朝百姓通常是不這樣做的,雖然在元朝人們就已經會使用栲膠鞣革,但只在一些特殊用途時使用,最普遍的工藝依然是石灰脫毛、硝化鞣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