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修煉人體中的“丹”,能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開發人體潛能的功效,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修為境界。
內丹術是在丹爐裡燒煉礦物以製造“仙丹“,後將人體擬作爐鼎,用以習煉精氣神,稱為內丹術。
外丹術指道家透過各種秘法燒煉丹藥,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
陳師道注:“道家以烹鍊金石為外丹;龍虎胎息,吐故納新為內丹。”
但不管是內丹術還是外丹術,都以納外氣、養內氣、和陰陽、通經絡、並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貫徹其中。
由於丹術的發展,甚至後面還延伸出了一個專門系統的丹道。
主張內煉成丹,外用成法。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
惟道無對,故名曰丹。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
葉秦心裡漸漸有了明悟,根據他現有的體質和狀況,外丹術這條道路更適合他。
首先他是蛇,本就喜陰,從屬性上來說,乃是陰物,後面又拜月,吸收月之精華,如此看來他體內的陰氣更多。
需要將之轉化為陽氣,陰陽互補,氣丹才能夠孕育成型,這樣也符合萬物互補,天理迴圈的原理。
所以他並不需要刻意去採集陽氣,只需要把體內陰氣轉化就可以,當然光轉化陰氣也還不夠,需要有其他物質介入其中。
當然這個外丹術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
道家外丹也指“虛空中清靈之氣”。
修仙者,貴在收積虛空中清靈之氣於身中,然後將吾人之神與此氣配合而修養之,為時既久,則神氣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葉秦的思路已經漸漸清晰起來,“所以我下一步要做的應該是外煉氣丹。”
天地之炁無法存於體內,而是被盡數吸收,亦或重歸天地,所以葉秦只能選擇外練丹道這條路。
因為外煉丹就好似做飯一樣,透過服食五穀雜糧,來給體內產生能量,也就是後天之炁,從而將其存於體內。
這就和吃飯補充能量一個道理。
天地之炁無法儲存,但是後天之炁來自於世間萬物,卻是可以當做能量存於體內的。
而外丹煉製出來,能夠讓後天之炁得以儲存,起到了一個媒介還有橋樑的作用,隨後再凝聚出氣團,由此再慢慢引匯出天地之炁,最後凝結成丹。
環環相扣,可以說每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連的。而這,也正是修行第二階段‘成丹階段’三個境界的順序步驟。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還只是他的猜想,必須要透過實踐才知道這個方法是否可行。
葉秦心中已然有了計劃,回到山林之後,便開始自己的煉丹大計。
從古至今,想要透過煉丹修仙長生的人並不少。
據說黃帝就是在黃山煉丹峰上服餌藥成仙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真實性無從考究。
但是始皇帝為了尋求仙藥,派遣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東渡蓬萊仙島尋訪仙藥,這個卻是有過明確記載。
可見丹藥之說,由來以久。
《抱朴子內篇·卷十本》曾經明言,“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為此也。”
名山為合藥之所,是選擇煉丹地的主要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