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下,囚焰就更加慌了,哀牢山得若木仙劍庇佑三百年,也看偷偷看了這個神仙三百年,如今他又賜她化成人形,這一份不只是恩,更是情,連連叩首請求:“主人,囚焰知錯,囚焰只是應和羽舞才這麼說的,此話並非囚焰心中真實想法。”
“囚焰,你走吧,在哀牢山之時你就想看這人世間的繁華,這遭正好隨了心願。”
羽舞伸手去拉她:“如果你不想在人間,也可以來四海,咱兩一起住在天涯不歸閣。那裡很美的。”
囚焰沒有起身,伏在地上哭泣著說:“主人,囚焰在哀牢山有你庇護才能活命,這身皮囊也是你給的,於囚焰來說,你是三界尚存唯一的親人,囚焰不願意離開你。”
這麼一說,羽舞也在他另一邊跪下,沒有若木,她還是天涯不歸閣中那個被囚禁的小孽龍。
恭恭敬敬的三叩首:“你不要趕她走,我們都是你帶來這個世界的,不想離開你。”
左右分身拉起兩人,迴歸之後轉身背對兩人:“我度化你們之前,你們都想去看人間的繁華,跟在我身邊,還怎麼去看,都走吧,去找你們夢寐以求了很久的東西。”
見他這麼堅決,囚焰再次跪下,不說話,就是使勁磕頭。
看樣子若木一時不會改變,過去拉起囚焰出去。
走到門外,囚焰再次跪下:“不,我要跟在主人身邊。”
把她拉起來:“去車上等他,他還能把你扔出來不成。”
想來也是,自己跟著,他總不能把她扔下來吧。
靠近車乘,被一道金光擋了回來;再次嘗試,還是同樣的結果。
看樣子必定跟若木有關,他不讓她們上車。
沒辦法說動他,就朝趕車的下手:“哥哥,你讓我們上車好不好。”羽舞的聲音,是祈求。
看她兩一眼,搖頭道:“我沒這個能力,這車子認主,你們跟元帥的聯絡已經斷了,是上不來的。”
現在沒有選擇了,二人又回去門外跪著等他出來。
城中來了神仙的訊息很快傳到王宮,得知他們有一輛琉璃頂的車子,周王宮湦的立刻動了慾念,摩拳擦掌:“若把這神仙的車駕拿來送給愛妃,他定能高興。”
隨侍的太史官嚇得掉了筆簡,跪拜諫言:“大王不可,此仙能乘坐兩頭神牛拉的琉璃覆頂大車,其位必定不低,應請入王宮,排宴結交,才能得到庇佑,保我主江山。”
“就依你說的吧,另備好兩車奇珍異寶,調集五千禁衛軍宮廷戒嚴,筵席之上我向他討要車乘,若是給了,就送兩車奇珍異寶給他,塑身供奉,若是不給,就休要怪本王用強了。”
內侍官不敢答應,就不應聲,跪著不起來。
沒有得到回應,怒聲大吼:“都聾了嗎,難不成這諾大的王宮,還什麼事都要本王去動手。”一甩袖子走了,這件事他們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兩個內侍官大眼瞪小眼,又看著太史令問:“你是史官,此等異事依照舊例當如何?”
太史令搖頭:“無例可循,自伏羲不做人王之後人就在神之下,西域本是人間繁華之地,因不尊重神,成了荒蕪沙漠,蚩尤部落本是九州最強的部落,因不供奉神,神就幫助炎黃討伐他,夏桀貪歡,享用了供奉給神的東西,神就派出成湯取代他,商紂好色,輕薄女媧,神就派九尾妖狐佔用妲己身軀,毀了他的國。”
這麼說來,若是宮湦奪了這輛車,周朝的命運,也就到頭了。
他們是侍官,也有責任保主興國,決不能讓這件事發生,問太史令:“你通讀史冊,難道就沒有解決之法?”
太史令想了想,與二人說道:“唯有將此事告知上殿諸公,你我侍官,無能為力。”
二人業也無辦法,就起身往外去了。
方才出了大門,就被內飾總管攔下來:“要去哪啊,大王叫你們籌備宴會,還不快去,想被砍頭嗎?”
這傢伙是阿諛奉承的小人,深得宮湦喜愛,有他在,二人出不去王宮。
看一眼太史令,匆匆去了膳房。
內侍總管進來,冷哼一聲陰陽怪氣的諷刺太史令:“有些寫書的呢,就是不知道察言觀色,偏要管政治的事情,真是嫌脖子太長。”
太史令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塵,坐回去自己的位置上,懶懶的聲音:“王宮怎麼會有狗叫,難怪最近風氣壞了。”
他氣得紅了老臉,指著太史令:“你……,你這墨黑的髒貨,本官非要向大王參你一本。”
太史令拿起那捲壞了的竹簡:“可惜了,就送給那些上不得殿堂、遞不出摺子的下流人用去吧。”順手就朝著那內侍總管扔了過去,給他頭上砸了一個大包。
“哎呦~”
捂住頭,就去拔架上寶劍。
太史令拍案而起,怒聲吼道:“大膽,你這下流髒貨,膽敢欺君罔上,莫不是想越俎代庖做了君王嗎?”
又被戳在痛處,哪裡還管得了許多,舉起寶劍就砍了過來。
太史令也不是吃素的,躲過寶劍,將他一腳踢在地上,叫來宮廷衛士將他綁了,押在宮湦跟前:“稟奏大王,內侍總管擅入正殿,又要拿王劍斬殺下官,犯了枉顧宗法、蓄意謀殺大員未遂之罪,請大王下旨處斬。”
王室宗法,內侍官員無君王召見不得上殿,而他又拿了王劍要殺朝廷官員,是死罪。
他嚇得不輕,慌慌張張的措辭解釋:“大王容稟,小人是去催促宴會之事,遭了太史令羞辱,才會犯了這等糊塗事。”但這慌慌張張的態度,卻更顯得做賊心虛。
他有他的說辭,太史令也有自己的理由,一定要將他趕出宮殿才算罷休,義正言辭說道:“稟大王,這也只能免了蓄意謀殺之罪,請治他欺君罔上、越俎代庖之罪。”
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太史令有心為難,他也逃不了。
鐵證如山,若是放了他,明日就會有幾百分奏摺說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