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如果只是成為黑翼之巢名義上的屬國、且國內可以維持原先狀態的話,統治者們思考了一番,似乎覺得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但後續的“納稅”條款細則,卻完全刺痛了他們敏感的內心,雖然抽稅比只有百分之一,但這完全就是在變相搶奪他們的權力。
這段時間,北地諸國不是沒有想過反攻黑翼之巢、收復萊茵失地,甚至更有甚者,每刻都在思索計算、同時向外求援,期望戰勝那頭可恨的黑龍。
畢竟,這並不是沒有好處的。
萊恩大公已死,萊茵公國全境不再有其合法統治者,只要將龍之王、黑翼之巢趕走,他們所統治的王國就能瓜分那片土地。
萊茵國、特別是卡基領,是前往北方原野的關隘,戰略意義與經濟價值不言而喻、毋庸置疑。
但冷靜思索後,他們發現:做不到。
現在的北地諸國,不是拉不起一支像磐石要塞那樣的軍隊,說實話,只要咬牙掏底、東拼西湊,他們甚至能聚集起一支數量更多的龐大聯軍。
但這毫無意義。
除非擁有五倍、十倍於黑翼氏族的軍隊,否則以北地諸國的發展水平,小部分的兵力優勢是毫無所用的。這段時間數次試探性的多線進攻,已經讓人們見識到黑翼氏族頭領們的強大,獸人、飛龍、犬魔、豺狼人……
原先亡靈軍團的領袖屍骸龍在這裡,恐怕只能淪落為與黑翼氏族頭領一樣的地位,甚至在那之中都只能被排到中下層,它甚至打不過霍格、二哈和尼祿。
也就是說,北地諸國聯盟剩餘的五個國家,龍之王只要派出黑翼之巢的各個氏族首領,率領它們的部族,就能將其一一顛覆。
軍事家、指揮官們判斷:黑翼之巢有多面作戰的能力,甚至可以向鄰近的法耶、達羅斯與拉克隆三個公國多線作戰,同時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駐紮萊茵的黑翼之巢,開始利用變形怪和被腐化的冒險者、商人,開始向外大肆宣傳,同時,由雙足飛龍組成的傳播部隊也配合行動,從各國上空掠過,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拋下質能水晶。
其中記載著現今萊茵國內,順從臣服後民眾的生活狀態,雖然身處怪物環伺中,多少有些恐怖,但看樣子那些人似乎過得還不錯,其中甚至出現過氏族怪物幫助他們的片段。
民眾逐漸變得喧囂。
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一個精神正常的普通人是不會希冀戰爭的,那對他們毫無好處,而且還意味著本身長久經營的一切都被打亂,面臨失去親人、兵荒馬亂和盜匪橫行的處境境況。
磐石要塞血的教訓告訴了他們反抗的下場,求和、臣服的聲音開始出現。
當然,這其中也不是沒有截然相反的論調,在順從的聲音中,一大批主張頑強抵抗、至死方休的人們湧了出來,聲稱誓死捍衛北地人的榮耀,堅定表明自己的立場,並將主降派嚴苛斥擇,貶為“龍奴”代稱。
客觀的看,兩種觀念其實都沒有錯處,但兩極分化的論調,正導致北地諸國的內部矛盾愈演愈烈,已經開始出現兩派人士互相攻擊的情況。
不過最終的決定權,終歸還是握在各國的統治階層手裡。
看得出來,他們還是不死心,不願放棄原先權力滔天的大領主地位,轉而屈居龍下,同時又不敢直接站出來,堂而皇之與黑翼之巢宣戰。
所以現在的北地諸國,奉行秉承著不聞不問的冷處理態度,對黑翼之巢提出的要求和威脅假裝聽不見,既不反對、也不認可,旁若無物的維持之前的狀態。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黑翼之巢釋出第二份質能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