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趕緊躲閃,不懂行規的人才會毛手毛腳地伸手去接。
我要是一伸手,遞東西的人再故意把手一鬆,東西很有可能就會在交接之間“啪”地一聲,摔碎在了地上。
打碎了,誰的責任,說也說不清,到時候就很難纏了。
所以,我只是呶呶嘴,對那中年婦女說:“你先把東西放在床上,我們再慢慢看。”
村婦尷尬地笑了笑,把東西擱在了床鋪上。
床上很軟,眼看著確實擱穩了,我和風清陽這才湊過去,慢慢地低頭細看。
原來,擺在床鋪上的是一隻哥窯筆洗,直徑大約20厘米左右。
什麼是筆洗?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其實就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特點是,胎骨呈土黃色,灰色釉,釉潤而失透,佈滿縱橫交錯深淺不一的開片,俗稱“金絲鐵線”。
我這麼一看,發現眼前的物件兒,似乎跟幾年後,拍出百萬港幣的一件宋哥窯筆洗十分相似。
只可惜,床上擺著的這一件,很顯然只是仿製品。
一老一少四隻眼睛,正在一眨不眨地看著我,我只好苦笑了一下。
村婦慢慢湊到我旁邊,問:“怎麼樣?真正的祖上傳下來的舊東西……”
風清陽雖然看不出這筆洗是否是真品,但是他一定能看出這是一個騙局,他鼻子裡哼了一聲,問:“你真拿我們當棒槌了,就這個破玩意兒,早知道跟你來了……”
“有別的東西嗎?”我冷冷地問,“沒有的話,我們就走了!”
那小夥子看了他母親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村婦趕緊把他推到一邊,搖著頭說:“沒有了,都是家裡存的老東西,我們可不是專門幹這一行的二道販子……”
我和風清陽互看了一眼,轉身就往門口走。
那中年婦女著急了,好不容易拉來了兩個客人,所以她趕緊說:“等等,二位老闆,還有件東西,是一幅對聯,你們看看再走也不遲……”
“嗯,你拿出來看看?”我也只是隨口一說。
紙箱子裡面,還有一個報紙卷,那是一副對聯,最裡面還用薄薄的塑膠紙裹著,村婦把對聯攤在床上慢慢地展開。
要說鑑賞字畫,我的經驗,自認為是相當高的。
其實,仿製只能仿其表面,雖然可以用茶水和香灰將紙張做舊,但那暗黃的顏色都是浮於表面的。
有經驗的人,根本不用放大鏡細看,稍微一打量,真假自然能看得出來。
跟上午在泰哥那裡買到的畫軸一樣,這對聯裝裱的也是素色的白綾子。
綾子就是一種裝裱在字畫邊緣的布料,好的綾子都是真絲織品,檔次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比如這副對聯,很明顯是原裝舊裱的。
表面的紙張是自然陳舊的那種灰白色,不像茶葉水染的,也不像煙薰的,好像也是原裱的。
再說上面的書法,寫的是一幅六言的對聯。
上聯是:豈能盡如人意。
下聯是:但求無愧我心。
邊角處沒有書寫日期,落款只有兩個字:石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