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帝非但沒有一吐為快的快意,反而頭疼欲裂,感覺自己分分鐘要爆炸的節奏。
他這皇帝當的,太難了!
但凡少些扯他後腿的,朝中有能代替或者不能代替整個兒謝顯,哪怕能代替一半他的能力呢,結果,沒有!
氣皮眼脹一個比一個強!
真有能耐你使啊!
你沒能耐,還不讓他找有能耐的人——
盡忠和盡孝哪個重要,心裡沒點兒數?
心裡是恨死了淮陽王,要不是他心存非分之想,覬覦皇位,嫉賢妒能,衝謝顯下手了,現在能到他連個用的稱手的人都沒有嗎?
話說回來,淮陽王不整這麼一出,臨川王還老實地趴荊州當他的刺史王爺也未可知!
###
朝堂上的腥風血雨很快就傳開了。
其實傳的血淋淋的,大多都是永平帝單方面的炮轟,指責,外加控訴,皇帝炮火那麼足,真沒幾個擺明車馬和皇帝對著幹的。
但認同皇帝說的嗎?
顯然是不認同的。
誰沒有能力?
得皇帝信啊。
他信謝顯,謝顯放個屁,皇帝都要誇一句不同反響。他們說破大天,其實皇帝不信,就是絕世好計,那都形同放屁。
聖旨都發出去了,他們還能怎麼辦?
也不能硬按著皇帝的腦袋,讓他派人把聖旨追回來吧?
再者,雖說忌憚謝顯,看皇帝獨寵一人,他們心中不忿,但謝顯的才幹還是有目共睹的,看他不順眼也不得不承認人家是有真材實學。
適逢天下大亂,謝顯便是有私心肯定也是以朝廷社稷為重。
在朝堂上擠兌謝顯不過就是給永平帝敲敲警鐘,別以此為藉口再把謝顯給奪情起復了。
好不容易有個腦殘的淮陽王捨己為人把謝顯給拉下馬來,全家的性命都豁出去了,可不能便宜了那麼謝顯,隱下去沒沒段時日就復起。
謝顯的起復,是要捲動多少人的利益相關,多少好位置要給他,以及他的心腹人讓道?
沒這麼便宜的事。
朝中有那麼一撥人,世道亂成什麼樣子,都以自身利益為重;有那麼一撥人,對朝廷向來保持著迷之信念,相信外面的世界不會干擾到建康朝權力的更迭;還有那麼一撥人……
日常懟天懟地懟空氣,上層沒有他們上升的空間,反正看不慣什麼懟什麼。
永平帝知道,謝顯知道,誰都知道。
不過是看哪個把理由包裹的更冠冕堂皇一些,為外人道時更佔據道德高地。
謝顯依舊把風雨關在謝府之外,不摻和,不迎和。
唯一令他頗為煩惱的就是永平帝好似習慣成自然了,隔個三五天不管有沒有訊息傳回建康,他都要往來謝府,找他拿意見。
是真不管不顧,放飛自我了。
也是真沒顧著他,不管旁人的吐沫星子吐他身上臭不臭,皇帝只管他自己心裡舒服了,不焦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