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帝不可能任由蕭家出兩個刺史,而且還都是帶兵刺史,都有兵權的。
謝顯心知肚明的,哪怕蕭寶樹是皇帝的妹夫,也不可能讓蕭家一家獨大,一家三男丁全部位極人臣,手上掌著大梁三分之一的兵權,是他,他也不可能答應下來。
但蕭司空就是另一說了。
不過就是權宜之計,先把徐州給守住了,不可能一直在徐州,那不是重用,那是給人家貶下去了。
“蕭司空縱橫沙場,乃大梁的常勝將軍,在沒有好的人選之前,不如先由蕭司空頂上,待朝中有了決議再行替換不遲。”
永平帝哪有不應的,能守住大梁江山就是好的。
什麼蕭寶樹的婚事在即,根本就不在他腦子裡,滿心滿腹都是柔然亂了,北吳再一動,大梁又可能會被辣手摧花。
“就依愛卿之意。”
永平帝頓了頓,道:“……愛卿覺得北吳趁機打過來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忐忑。
謝顯不忍直視皇帝充滿希望的大眼睛,非要自欺欺人嗎?
“極大可能。”
如果是他,鉗制動向不明,對手又是戰後飄搖,百廢待興,還不趁你病要你命,跟你玩兒公平決鬥,等你準備萬全了,再一封戰書下來,告訴你,我要和你決鬥嗎?
鬧戲呢?
不過‘如果是他’這話不能說,太敏感。
永平帝表示明白,謝愛卿沒半點兒慣著他的意思,有一說一,都不想安慰安慰他受傷的小心靈。
以前總覺得親爹是皇帝,萬萬人之上,乾綱獨斷,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可怎麼一到他上臺,屁股還沒坐熱就各種戰亂?
叔叔伯伯,包括兄弟都起來造他的反,然後剛消停消停,北吳又要聞風而動,這整個兒大梁天下是他給克的不成?
怎麼就能亂成這樣?
永平帝心裡沮喪,但還是不死心,再亂他也是亂世之王,所有人想他死,但他就想活!還要尊榮地活!
他又想起那次‘失誤’掉下湖裡,事實上他不信是失誤。
認定是有人要‘殺’他,只不過是他命大,躲過了,所以自從那一次,永平帝就極少出宮了,哪怕萬不得已出宮也是前呼後扔,少則幾百,多則過千的隨從。
他有點兒風聲鶴唳了,他知道,但他也控制不住他寄己。
“愛卿覺得楊將軍如何?或許他可以代替蕭司空。”永平帝壓下心中過多的恐慌,提出自己的意見。“寶樹其實也很好,但一則他還年輕,二來朕也不想宣城離開建康,在朕眼皮子底下也有朕護著。”
謝顯:“楊將軍年輕有為,在桂陽王攻城之時立下大功,理當重用,陛下提議甚妙……不過目前為防北吳進犯我大梁,還是蕭司空禦敵為佳。不妨以後,再議?”
沒一竿子把船給揭翻了。
“朕正是此意!蕭司空此去迎敵,待北吳無進犯之舉,或者蕭司空退敵之後,不妨讓楊將軍代之。”沒聽謝顯反駁,皇帝就當他同意了,心情明顯亢奮起來了。
雖然北吳那邊不確定因素太多,但大梁其實能打的也很多,不是麼?
他們大梁也是人傑地靈啊,老一代常勝將軍,年輕這一代也是能人輩出!
“那就這麼定了!”永平帝興奮地拍桌子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