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姓魏,正是御老御醫最小的嫡子,自從魏老御醫退下來,躲著謝顯之後,一直是他往來跑謝府。
謝顯和他還是有少許交情,不過平日裡倆人都沒露。
畢竟讓上面知道朝臣和太醫走的近了,不是什麼好事。
誰也難保上面心裡的彎彎繞,萬一哪天一歪歪,琢磨朝臣勾結太醫,哪天想設計上面了,順風又順水。所以歷朝歷代,大臣們和太醫都不大親近。
所以,也止於神交。
今日這事兒謝顯怎麼可能不知道,不是他說,現在宮裡有想瞞住謝顯的,太難了。
不過謝家當成大事兒似的,千叮萬囑,魏太醫也就裝糊塗,點頭應下。
轉身回了太醫署,明月已經等在那裡,都不是什麼大事兒,魏太醫也就一五一十的說了,末了還補了一句,謝母和蕭寶信都讓瞞著不說。
明月在外面並不多話,只是對誰都一副笑面,彬彬有禮。
“太醫有心,勞煩太醫了。”
把謝家人問了個遍,明月才回去覆命。
不過這時謝顯自是不得閒,淮陽王親自跑回宮來複命,叛軍投降了。
整個皇宮都轟動了,頭上懸著那柄鍘刀算是撤下去了。
永平帝激動的俊臉通紅,要不是看龍椅下邊那麼多人,他都想跳起來歡呼。
反叛也就儘夠了,還敢打到他家門口來了,這不是欺負人太甚嗎——怎樣,讓他給打回去了吧?好讓天下的叛黨都看看,反抗朝廷是個什麼下場!
沒有好下場!
第一功臣就是楊劭!
是他,是他,就是他!
永平帝感慨自己就是看上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比他父皇還要英明,透過現象看本質。
要不是楊劭,勇於殺出城外殺了叛軍的兩個頭頭,讓叛軍自亂陣腳,江夏王引兵追擊,哪裡來的今天這麼突如其來的勝利?
——當然,還有謝顯在前朝坐陣指揮的功勞!
另外一如薛敬兒所報,桂陽王於前日就被他一箭射死,不過是被部將搶回去了,掩蓋死訊也只是為了不亂了軍心。
謝顯和楊劭、薛敬兒分明就是大梁朝的三駕馬車,把大梁穩穩地給托住了!
這要不是他慧眼識英雄,謝顯獻計成功,倆人敢想敢做,把御林軍都給派出去了,誰知道現在是個什麼結果?
或者還在僵持,或者打起來,也未可知。
永平帝現在對謝顯是一萬個服氣。
不過,當下主要的問題是那些個降兵怎麼辦?
殺是不能殺了,真要是投降的都給殺了,整個大梁遍地全是叛軍,都殺光了大梁也沒什麼人了。他個光桿的皇帝要統治誰去啊?
有人提議打散了到各個軍隊,有人則是化零為整可一個來,讓叛軍去攻打叛軍,整裝待發,整合了去打桂陽王的老巢。
永平帝是比較傾向於找散了的。
畢竟這都是有反叛歷史的人,真要是再出來個人物,一聲號令,他還真怕再揭竿起來。
永平帝沒下格殺令,真殺不過來,他本性也是不嗜殺,所以朝臣也沒什麼爭執的,就是提個建議,皇帝愛聽哪個就聽哪個。
這點兒小事真不值得一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