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在圓海的積極配合之下,案情清晰明瞭,蔡啟指使殺人,事後殺人滅口,確認屬實,蔡啟與袁大娘皆為主犯,判絞刑。
建康令的判罰一出來,建康令一片譁然,至少在蔡家這個地位——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少蔡大郎任吏部侍郎,並沒有全家覆滅,蔡七郎還是永平帝的心腹人,如果蔡啟不是向謝家下手事蹟敗露,哪怕蔡啟本人短時間內不能起復,以後兒孫還是有機會的。
歷來就是這般,世家連綿幾百年的歷史了,起起伏伏,誰家也能說沒有低潮蟄伏的時期。
只要給他們合適的土壤,分分鐘就復興家業了。
以至於這都成了世家的共識,哪怕是為了自家以後可能會有的落魄,向來都是連成一片。
今日留一線,他日好相見,結個善緣。
以至於除了犯下陰謀造反的大罪,極少會判處死刑,刑不上大夫,這是共識。
參建康令的摺子就跟雪花片兒似的往太極殿裡飛了,看的永平帝一個頭兩個大,他就是做夢也沒想到嚴棟能這麼剛。
說不是謝顯的示意,誰信?
可就因為明白是謝顯的示意,永平帝才不好說什麼。
他以為——他曾經以為,充其量也就是個流放唄。流放到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的苦寒之地也就是了。
怪不得當初他說這話的時候謝顯沒搭他茬,要等建康令裁決。
永平帝心裡苦,想說沒處說。
依了吧,朝臣,尤其是世家這幫子人不依不饒,怕開了這個先河,以後受牽累;不依吧,永平帝真不知道謝顯能幹出什麼。
至少到目前為止,對抗上其他世家,甚至包括政令諸多建設以及推行都需要謝顯一力主導,沒他擋在前面,世家能活撕了他。
蔡啟也是豬油蒙了心了,惹這貨。
幸虧沒得手,真讓他得手了,謝顯就得致仕,到時又置他這皇帝於何地?
不是永平帝瞧不起蔡啟,他可趕不上謝顯的皮毛,把謝顯趕下去,生生是把他這皇帝晾到這裡,任世家魚肉了,蔡啟又擔不起來。
最後沒輒,就把郗廷尉給召進宮來了,到底怎麼個章程,好歹他又任過刑部尚書,現在又是廷尉,沒人能比他更懂這些了。
而且新上任的郗廷尉明顯比老廷尉要圓滑,不像他老爹那麼耿直剛正,不好說話。
郗廷尉緊緊皺了半天的眉,來了句:
“判絞刑啊……一般來講性質這麼惡劣的,都是秋後問斬。”
趕情郗廷尉還覺得建康令判的輕了。
要知道死和死還是不一樣,問斬,那是一刀兩斷,頭身分家,死後讓你魂魄都不得安生,沒辦法託生的。可是絞刑就不一樣了,起碼混個全屍啊。
所以,郗廷尉的意思是……謝顯已經手下留情了?
永平帝眯著眼睛,別以為他真不通情理,如果這是常態為何世家大臣們要參建康令?這明顯是不循舊例。
“舊例,也沒有世家用這等下三濫的手段,針對後宅婦人。”郗廷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