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命運多舛的密友再次重逢,互相安慰。
謝家雖然也有過不濟,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接濟羊氏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麼些年下來,哪怕羊氏後來死了,又換了庵主,這些年與廣德庵的緣份算是結下了,每年生辰之前的半個月都要來趟廣德庵添香油錢,聽經誦佛,都成謝家慣例了。
雖說蕭寶樹回來是件大喜事,但也僅對蕭家而言,蕭寶信自是不好讓人家謝家把多年的常規給改了。左右蕭寶樹是個心大的,早一天晚一天的見倒不算事兒。
一大早謝家整裝待發就去了廣德庵。
現任庵住法號慧靜,是個四十多歲寶寬臉大嘴的中年婦女,謝母密友的徒弟。
在廣德庵也有十五六年了,可以說除了長相再沒有別的缺點。
稀疏的眉毛,綠豆大小的眼兒,偏偏還配著個四方大寬臉,讓人一見難忘,再見想忘。謝母曾經暗自琢磨過,廣德庵沒有在慧靜手上發揚光大,是不是也有這張臉的鍋。畢竟當時密友做庵主時在建康城的婦人中間說起來也算是小有名氣的,謝母便是因為口耳相傳,慕名過來才有了之後的重逢。
可是自從慧靜接手庵主之後,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
用靜豔的話說,現在一年的香油錢都趕不上當初她師父時一個月的量。
可這慧靜又分明是個佛法精深的,比謝母的密友也不遑多讓了,謝母曾有陣子痴迷佛法——尤其當初夫君死了,她獨自支撐整個家族的時候,也就能從佛法中尋找尋找慰藉了。
謝母不敢說精通,卻也是個有慧根有見識的。
至少和慧靜談起佛法經禪,在謝母看來,不愧是密友的關門弟子,很是博學廣論。
就只是慧靜的性子,除了談經論佛,是真不會說別的,讓她奉承一句好聽的,比天上下紅雨還難。
倒不是謝母不幫襯密友這徒弟,建康城的貴婦人除了不差銀子啥都差。
偏建康城裡裡外外三四百的和尚廟尼姑庵,往哪裡添香油錢不是添?
用誰開解不是開解?
走哪裡都是被人追捧的,撒銀子的是大爺,你不好好說幾句好聽的,人家憑啥給你撒啊?
長相上吃虧,好歹嘴上補啊。
謝母不是沒有提點過慧靜,結果還不如不提點,就慧靜那夸人的技巧還真不如不誇,愣是把僅有的三個大戶給誇走了一個——
剩下的大戶一個是謝家。
另一個倒是沒讓慧靜給誇走,是王夫人跟自家嫂子介紹來的,後來琅琊王氏倒臺,死的死散的散,她家嫂子被髮配出了建康。
可以說,現在也就謝家還時不時添些香油錢,什麼法事也都在這裡做。
要不是還有些周邊的閒散百姓,廣德庵都快發展成謝家的家廟了。
謝家來之前已經派了婆子過來招呼——其實根本就不用,廣德庵就這麼一個大戶可吃,上至庵主下至七八個尼姑,一個個記得可牢靠著呢,謝母生辰前半個月每年固定這麼個時候,光素菜庵裡自種的就不夠,又去外面採購了半車,用具也都換上了新的,整間廣德庵收拾的窗明几淨,務求讓謝母從內而外的感覺到佛法洗滌的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