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乘一車的董大公子恭敬回稟:
“這幾日,近乎一日一個價,不只米糧,其餘緊俏之物,皆在飛漲。”
容貌平庸的董大公子能力並不差,對於這些問題,對答如流。
“官府不是出面,平抑糧價,並嚴查囤積居奇?”太師繼續問。
“……回稟祖父,若非官府有動作,眼下的物價只怕還不只漲這些。”董大沉默了下,說道。
董太師輕輕嘆息,閉上了眼睛。
城中百姓已嗅到了戰爭的血腥氣,而搶先一步有動作的,則為京中訊息更為靈通的權貴。
他相信,眼下只是一個開始,若局勢持續不被遏制,恐慌醞釀,最先癱瘓的,便將是民間的經濟。
“那些人在做什麼?”馬車拐過彎。
董太師注意到,茶樓中傳出嘈雜爭論聲,只是樓舍關窗閉門,聽不大清,附近還有讀書人身影進出。
董大遲疑了下,道:“應是讀書人探討局勢。孫兒在國子監中,這些日子,幾乎人人談論。”
“胡鬧!”
董太師惱火,神色蘊怒:
“書生聚集茶樓大肆議論朝局,豈非釀造恐慌?官府呢?為何沒有官差阻攔?”
董大苦澀道:
“祖父,且不說這裡頭許多讀書人,皆是家中有背景的公子,底下胥吏不敢招惹,便是敢,眼下也人手不足。
這些天,城內以紅花會為首的幫派作亂,衙門案件激增,捕快衙役處置這些都嫌不夠,實在分不出人管這種事。”
董太師語塞,悶哼一聲,也沒有去下車阻撓,低聲說:
“這該也由詔衙負責。”
董大公子不語。
馬車一路行駛,終於抵達皇宮。
並在午門外停下。
當董太師邁步,推開硃紅大門,踏入今日用來開朝會的偏殿內時,就聽大殿內,朝堂官員們議論紛紛,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不安。
“哼!”
董太師重重咳嗽了一聲,吸引所有人看過來,嘈雜聲浪也停歇下來。
殿內。
袁立、李彥輔、馬閻……各部尚書等重臣,悉數在場,側目望來。
以韓粥為首的修文館學士們,也站在殿中。
“太師來了!”
“見過太師!”
“都安靜些……”
在朝臣百官矚目中,應女帝口諭,暫管京中諸事的翰林院大學士,當代帝師董玄一步步穿過人群,來到了給他預留的座椅旁,輕輕坐下。
袁立、李彥輔等人帶頭,也紛紛各自落座
——因並非正式朝會,故而殿內擺了不少座椅。
待群臣就坐,董太師方淡淡開口:
“說說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