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則是“獨立P”運營路線。
通常是一些官員犯下大案,或斬首或發配,但還沒到家人連坐的程度,留下妻女獨自營生。
有家族親戚收留的還好,若沒有去處,便只好下海自謀生路。
因出身良家,教養好,且大多有琴棋書畫的底子,所以衍生出一種新模式:
一位或多位女子,在自家宅子裡設下私宴,舉辦“文會”。
並透過朋友圈,放出風聲,邀請諸多男子來付費喝茶聽曲,談詩行令,也承接一些私人宴請聚會。
表面光鮮,但說到底,還是皮肉生意。
試想,一個官員倒臺了,他過往的上司,同僚,甚至下屬,得知可以去參加其家眷舉辦的“文會”……
天生自帶角色扮演玩法。
這不比教坊司有意思?
自然是一回生,二回熟,透過朋友圈口口相傳,獲得穩定客流。
當然,事實上也沒那麼齷齪,多數人過了新鮮勁後,還是將這種聚會當做風雅場所。
能不能被女主人留下過夜,也要看人家願不願意。
因為接待的多是有點身份的人物,最差也是讀書人,所以客單價較高,入場費昂貴。
更因其隱蔽性,以及階層圈子天然的隔離,普通人哪怕是商賈鉅富,沒人引薦,也壓根找不到門路。
也因此,衍生出一條鄙視鏈:
只有外地來京城的土包子才熱衷流連青樓,京圈的老炮兒都是去私宅聚會的。
趙都安得勢後,也被狐朋狗友科普過這些冷知識,去過兩次。
但原主雖心動,但因為對女帝一片痴心,且生怕女帝得知他在“考察期”流連這種場所,對他厭惡,失寵。
所以愣是一年來守身如玉,沒有破身!
“行吧,我也是個狠人吶……”趙都安心中自嘲。
他舒展眉頭,道:
“所以,張昌吉經常去見這個小雅姑娘?嘖,一個軍漢武夫,喜歡這種才女人設……”
可以理解。
朱逵嗯了聲,說道:
“張昌吉能一連去大半年,說明肯定與這個小雅關係親密,私底下許多事,不方便和家裡人說的,沒準也會吐露給外人。”
有道理……趙都安暗暗點頭,如此說來,倒是可以嘗試,從這位才女身上挖一挖。
“知道地方在哪麼?”
“不知,但給卑職兩個時辰,卑職便可以知道。”
趙都安讚許點頭,屈指輕彈紙張,道:
“就是這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