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日的汴京,熱鬧至極!
爆竹連天,燈火仿若長龍。
依照大齊的慣例,在臨近除夕的這幾日,城內街道上舞龍舞獅,整夜不息。
今年似乎有所不同!
往年皆有宵禁,今年朝中卻全然放開。
這幾日的積雪仍未消融完畢,各個燈會、詩會在酒樓之中接連不斷地舉辦。
正值年關,出門在外做生意,或是遠遊之人紛紛歸家,親朋們相互慶祝,猜燈謎、逛夜市。
這座天下的首善之都,夜裡亦是亮如白晝。
一夜魚龍舞!
酒香瀰漫了整個汴京鱗次櫛比的街道。
九大姓的大府更是掛起大紅燈籠,張燈結綵,滿是喜氣洋洋的景象。
甚至在隆冬之時,有出府門的大家小姐,書院的俊俏學子,擦肩走過汴京街道兩旁的小吃攤邊。
還有帶著孩童的三口百姓之家,行走在街道上。
人流如織!
辭舊迎新,歡聲笑語,最為熱鬧。
當然要說最為熱鬧的地方,當屬西廂樓。
西廂樓,名雖為樓,實則是汴京西城這一片煙柳之地的統稱。
漸漸地也就被汴京的百姓掛在嘴邊,叫得順口。
尤其是今日群芳宴選花魁,不少人都已前往西廂樓趕去。
在通往西廂樓的幾條路徑街道早已人頭攢動。
此時!
下午太陽落山,天色黯淡,已是酉時(下午五點),日落西山撒下的點點餘暉。
華燈初上,照在一處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其上是一座搭建的寬大石橋——奈橋。
也是通往西廂樓的一處,連線著九大姓的謝家、李家、司馬家所在的長寧街、灌南街。
奈橋寬設了五道,足夠五輛馬車並行,長約七八丈。
不過來往的人卻沒有別處多。
因為此處是官道,為九大姓所設,五條道路,只有一條道路可供百姓通行,而且還要付銀子,所以來往的人並不多。
奈橋橋頭,也擺著路邊小攤,有十來家。
一處賣羊肉湯和餛飩、湯圓的小攤上!
做生意的一對中年夫婦,架著燒紅的木炭,支著大鐵鍋,裡面沸騰的熱水冒著熱泡。
漢子耐心地用大勺攪動著裡面起起浮浮的白色湯圓,擔心煮得黏在一塊。
小攤不大,只擺著四五把桌椅,都已坐滿。
如今過往的人不少,生意出奇得好,一碗湯圓的價格也提高了不少。
漢子算著今日收下的銀兩,是平常的好幾倍,憨厚地對妻子一笑。
婦人在襦裙上擦了擦手,卻沒有理會自家丈夫的眼神。
而是默默留意!
在小攤內靠裡面桌椅上一個細嚼慢嚥喝著羊肉湯的中年儒雅男子,他的氣質與周圍格格不入,卻又顯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