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合兵一路,共四十萬大軍浩蕩北上。】
【行至雲山,擺下陣勢。】
【拓拔術遺,擁五十萬大軍,更有乾元十二萬精兵相助。】
【拓拔術遺憑地形之利,人數之眾,雙方激戰半月曆經兩戰,猶如蛟龍相纏,難分伯仲。】
【同月,從大慶而來的三萬援兵和北域部落的沙車,大致,霜月等大族共二萬騎兵,也是先後馳援而來。】
【於是,你利用手頭上的兵力,你獨領五萬精騎,留下四十萬大軍交由封海平指揮,在雲山牽制拓拔術遺。】
【你於地圖之上,畫圈為牢,先徵北風之地,後合圍雲州。】
【同年,乾元與韓楚兩國,亦於隴南之地,展開決戰。】
【時至年底,韓國公主宇文璃淺,身負使命,出使燕國。】
【第二日,燕國出兵十萬,援助韓國。】
【一時之間,天下局勢再添變故。】
【北方若能耗盡燕國之力,乾元必揮師北上。】
【韓楚聯盟若能堅守國門,燕國則南下。】
【如此種種,南北兩座戰場悄然成形。】
【烽火連天,戰鼓雷動,硝煙瀰漫。】
【而觀天下版圖之中心,大慶雖暫未受戰火侵擾,然人心惶惶,皆因南北戰場之局勢,實乃牽一髮而動全身,令人心驚膽戰,難以安寧。】
【歷史的車輪,滾滾傾壓而來!】
【這幾月!】
【大慶內的酒樓,鄉野間酒肆,每日宴席不絕,喧囂鼎沸。】
【說書先生言辭滔滔,摺扇輕搖,慢條斯理間,將南北戰場的攻防機巧,描繪得入木三分。】
【各地名儒紛至沓來,登臺講演,引經據典,剖析天下大勢。】
【你在太倉北麓大營,揮毫潑墨,寫下的“六月直搗黃龍府”,還有上面的日期開始轟傳天下。】
【同年之際,乾元女帝亦在在隴南戰場,她親自寫下“六月攻破南方,戍馬韓楚”。】
【大慶的一眾儒生、將領,手持地圖,圍坐一起,眉頭緊鎖。】
【他們悉心研判北方局勢,陸沉之的佈局明眼人一望便知,北風必定會增援各處。】
【還有陸沉,所寫“幾月幾日進攻何地”,幾乎全盤拖出。】
【等同於陽謀。】
【攻陷城池,何其艱難!北風已是生死存亡之秋,其士卒必鬥志昂揚,悍不畏死。】
【陸沉僅率五萬兵馬,欲席捲北方各地,實乃難上加難。】
【每一座大城,皆屯有重兵,將領亦非愚鈍之輩,必定防備有加,以待來犯之敵。】
【天下人之目光,皆矚目於北風之地,此戰之勝負,將關乎天下大局。】
【十一月,你率軍現身賀州,打趣的是,此次又是老對手“周天成”。】
【周天成,原崇城敗逃之後,竟能迅速聚攏起原班人馬,總計四萬之眾,他親自至拓拔術遺面前負荊請罪。】
【拓拔術遺見其誠心,便令其戴罪立功,鎮守賀州。】
【可惜的是,賀州之地,無險可守,過了原崇城之後,北風再無真正可拒守之大城,乃是攻防作戰。】
【何勝與周永,在太倉之戰中敗於你手,引以為恥。】
【他們覺得你不過是以糧草為誘餌,才僥倖取勝。】
【拓拔術遺又增兵三萬給予周天成,並親自委派了多名大將前來助戰,此次,他們重整旗鼓,誓要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