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術,便是透過對神明的信仰所獲賜的技術。
而這些技能,必定是神明本身就掌握的。
馬龍於宴會結束後,一個人在宮殿細數自己的牌面。
覺得沒有問題之後,便開始動手做規劃。
首先是分級,將自己的神術分為基礎、中等、高階……一類的等級。
基礎技能,自然就由基礎劍術為主導,將其分解後可以獲得劍術、刀術、槍術、拳腳等等一系列基礎。
再從百步穿楊、人馬合一中分解出一部分作為射術和騎術基礎。
當然,像百步穿楊這種,自然又有箭術、槍術的化分。
為了信仰之力,他是唯恐分得不夠細緻。
要知道,相比自己學習這些技能花費的長久時間,透過信仰換取可是能在極短時間內學會。
效果就如同馬龍當初的面板一樣。
他這是準備為自己的信徒再敲一個面板出來。
當然,借鑑之處比較多就是了。
學會了基礎技能,接下來就是進階技藝。
攻殺、刺殺這些是必不可少,聖光技藝也可以投入一些進去,讓信徒自主選擇組合。
牧師、騎士都可以。當然,盡數學去也行,只要有足夠的信仰之力。
馬龍一個個拆解自己的技能,將這些年自己創造的一些面目全非的技藝也填了進去,以充實技能庫。
說實話,作為一位神祈,他所會的技能少了些。
只能透過拆解分級,讓人逐次學習。
花了不短的時間,馬龍對技能作了分級,定下了相關的信仰學習許可權。
要判斷哪些人夠資格學什麼技能,自然不可能讓他親自去做。
那麼多信徒一一親自辨別也不現實,所以就需要用到神格。
它本就是多方力量的集大成者,馬龍參照前世計算機系統進行規劃,定下了應答機制。
有了系統,還得有能源支撐。
這一點,馬龍不可能用自己的神力作為運轉能源,再多也不夠用。
倒是每日出現在高空的太陽,能量可說無窮無盡。
一套完備的信仰學習體系逐漸在他手上完工。
馬龍直接開始了試執行。
在這期間,他保持高度關注,隨時調整。
無聲無息間,太陽神的信徒發現自己可以在祈禱的時候溝通一些東西,那是神明的使者。
透過信仰,可以學習一些技藝。
不少人第一時間就做了試驗,懷著期待忐忑的心情,選取了相應的技術知識。
醍醐灌頂般,自然而然就記住了,不只如此,便連身體都似乎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能夠自然施展。
“這是神明的恩賜!”
人們紛紛禮讚。
“以後學東西就容易多了。”
“可惜型別太少了些!”
“少?我看著很多啊!”
“看仔細了,很多技能都被歸為同類,意思是隻要學習其中一種就夠用了。”有人互相討論。
“還真是……如果有課本上的知識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