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友就是用來坑的。錢面佯在收了圓笑兩小**酒之後,兩人商議了半天,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圓笑可以休息兩天的。
在錢面佯按照計劃執行的時候,圓笑卻忽然掉頭南下,一下子跑到了南面,又大肆放了好幾把火。只把錢面佯氣得要砍人!
煙火帶起的灰塵被北風送著,往南面飄過去,到了勾湖邊上。
會獵通道上,朝林城的人也提前對舊防線以北粗種的玉米進行了收割。他們收完玉米穗子之後,還把玉米杆子也砍了回去。沒有多久,整個通道上除了一個個玉米根系,幾乎連一根草也沒有留下。
隨著運送玉米杆子的車子往南,通道南面的的秋收也開始了。
同樣的收割辦法,讓一片空地往南延伸。等空地延伸到城裡,整個秋收也進入了尾聲。人們忙著將糧食入庫,將玉米杆稻草等處理後存放。
玉米杆和稻草垛堆起之後,全城再次大興土木,要將西面小半個城建成巨大的獸欄。
越過朝林城往南,沿著幾條新開的道路往前,可以看到同樣被收割乾淨的一片片田野,堆放在村寨內高高的草垛和穀倉。
更南一點的地方,周邊部落的人趕著象在入冬前放火燒荒,砍伐樹木,平整土地,他們要開出更多的田地或者開通連線更遠的道路。
一些人和象組成的隊伍從這些煙霧之間出發,慢慢彙集到一處,在出霞的帶領之下,沿著新開的道路往朝林城走。
這是周邊部落的首領和他們的隨從。幾乎是老太太或者是中年婦人為主。
春夏之時,林跡分了幾百頭象出去,每個部落都分了幾頭。這些象也成了他們部落的成員了。這些象可以拉車,可以騎行,也可以揹負或者戰鬥。這些首領要出遠門,在道路沒有開通的情況下,便選了這些象進行騎乘。同時帶上了不少貨物。
本來他們要帶的東西不止這麼一點的。
根據之前的約定,林跡派人教他們耕種,送他們種子,給他們分發大象和部分農具,幫他們抵禦來自北面的威脅等等,朝林城外的村寨和部落需要將十分之一的產出作為稅收繳納上來。
之前出霞為不少部落作保,欠下林跡的債務,也是以糧食償還的。
今年出霞奔走得力,他們的收成不差,加上債務,這是一筆不小的糧食。
虎蠻下面七鎮建了糧倉,用於存放虎蠻各村鎮的稅糧。虎蠻七鎮的糧食基本都能存放到各鎮當中。但不包括這些周邊部落的糧食。
但周邊部落要運送這些糧食就有點問題了,這些糧食動輒以萬斤計算,現在通往這些部落很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開通。要將這些糧食運出來非常麻煩。
這一年是發弧負責城外的道路開通工作。他眼見自己不能在秋收之前把這些道路開通,靈機一動,提議把周邊寨子即將收到的稅收、債務等折算成開路的費用,讓這些部落的人出來開路抵付。
這不但解決了糧食回運的問題,開通道路的問題也可以一併解決了。
林跡見到今年收成不差,城中存糧沒有問題,便同意了發弧的這一提議。發弧派出人手到達各部進行開路指導,把這個事情落實了下去。結果各部落只要派出人手去開路就行,糧食可以作為口糧留下,就不用往朝林城運送了。
現在這些人前往朝林城,是因為林跡希望將周邊各部完全納入管理,讓出霞帶領他們進城參觀商議的。
至於他們帶的貨物,那是用來換朝林城裡的各種好東西的。
這大半年間,隨著出霞的幾次奔走,也將朝林城的一些新的商品傳到了他們那邊。
只是之前他們手裡沒有朝林城需要的東西,很多東西他們只能看著眼饞,但現在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準備,特別是秋收之後每個部落都收穫了不少糧食。他們對那些商品的渴望自然大漲。
他們準備有羽毛,牛角,桐子,野鴨或者野雞蛋,小野貓,葛麻等等。當然,除了這些之外,每個部落帶得最多還是糧食。
糧食雖然不用交稅了,但糧食卻是朝林城內的硬通貨啊。
部落人口的多的,分得象多,揹負的東西自然也多,部落人口少的,可能只分了一兩頭象,便讓隨從的勇士揹著這些貨物糧食跟著走。
眾人彙集之後,人口上千,各種攀比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一個說我今年積累了三筐羽毛,那邊說我這五隻小野貓可能就值一張神蹟水印人頭了。那邊又說我們這邊可是有千斤桐子的。最後相較之下,一個提前把道路開通的部落獲勝,他們借了幾輛開路的象車、獨輪車,拉了上萬斤糧食。
這讓不少沒有把路開通的部落首領暗自生氣,早知道就早點把路開通了,也運個幾萬斤糧食出來,好像說得誰部落裡沒有幾萬斤糧食似的。
他們在見到朝林城就在眼前的時候,一個個加快了速度,唯恐好東西被人換走了。但到了城門之前,他們還是停下來了。
南門的城樓還在建設當中,五層的水泥的城樓讓靠近的人頗有壓迫感,兩邊刀切般整齊的城牆也讓人看得有些恍惚。這讓眾頭領們看得眼暈。
同時,南門之外,有一隊有數百輛車的隊伍正在進城,也阻塞了他們的去路。
“這是城裡的糧車在運糧?果然夠多的。”有人議論道。
有人認出車隊裡的人:“好像是遊妲的啊。裡面有好像遊妲的人,我看到那個綠巧了。但是他們部落的人怎麼……”
遊妲推車的人明顯可以看出有兩種樣子。一種人滿臉紅光,膘肥體壯,氣度雍容。另外一些人顯得面黃肌瘦,滿臉菜色,只敢低頭幹活。
眾首領們完全想不明白一個部落裡,怎麼可能出現這麼大的差別。
但人顯然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運的是糧食。”
“糧食?”有人覺得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