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塘村伏擊戰,成功吃掉了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的一萬人馬,得益於其完美的地形,以及天衣無縫的計策,上至節度下到小兵無一漏網。
其實這一伏擊地點是馬靈沿途打探時首先發現的,聞煥章等人看了之後,也覺得此處絕佳,於是花錢把村裡的數十戶人家的房子租了下來。他們最初的計劃是,在道路的兩頭設伏,然後把官兵往這個岙口裡趕,最後紮上袋口。沒想到的是荊忠在銅城鎮做了一件惡事,給此事帶來了更大的便利。馬靈一路一直眼隨著清河的官兵行動,他發現了張溱家裡的變故之後,便敏銳的察覺到此事有機可乘,馬上趕回到東塘村報與聞煥章,他們隨即也調整了計劃。
之後的一切,便全按著他們設定的計劃一步一步的走下來。那荊忠一個淺陋的武夫,又那裡是聞煥章的對手,只可憐那數千無辜計程車卒陪著他,卻成了刀下亡魂。
天明時候,馬靈再次來報,太原上黨節度使徐京的大軍已經接近銅城鎮。聞煥章立即叫過縻勝、楊志、古波、王稟四個團長共商對策。
“徐京此人十餘年前在河北時與我有一面之交,那時他在澤州郭家莊為護院教師,結識了賣解女子芸娘,彼此相愛結為夫妻,不意澤州知州張守禮窺得芸娘美貌,與郭莊主合謀命欲霸佔芸娘。致芸娘自盡身亡。當時張守禮遷怒於徐京,設計欲判其死罪。我感其人品武藝,從中斡旋改為發配。後來聽說他在流放途中逃脫,想不到他如今竟官至節度使。我此次前來主要原由也便在他身上,只是他如今貴為節度使,卻不是三言兩語便可說服的,我準備於此地再次設伏,與他來一個先兵後禮。”
如何對付徐京,聞煥章早有思路,這時其大軍就在跟前,他便提出來與眾人共議。
“先生此法甚妥,此人身居高位養尊處貴久了,必不會輕易服了我等這些‘草寇’的,只待讓他陷於危境之時,再行勸說或更有效。”
“便如楊志兄弟所說,咱們先把他打服還怕他不降,荊忠這廝那一萬人,俺還沒撈著出手的機會呢。”
縻勝接著楊志的話尾嚷嚷了起來,這傢伙最擔心的便是無戰可打,生怕這兩路官兵都聽話的降了,讓他白白出來一趟。
“如此甚好,便由古波、解珍兩營留守東塘村,楊志、呂方、鄒淵守後路,縻勝、王稟、耿恭堵前路。”
聞煥章見眾人並無異議,當下定了作戰計劃,隨後不久,馬靈與昨夜留下的張溱便回銅城鎮而去。
且說太原上黨節度使徐京接到朝廷軍令後,一路緊趕慢趕,這一日午間到了濟陰地面,進入一個小鎮之後,大軍正在埋鍋做飯時,卻聽的親衛來報,前頭有地方士紳前來勞軍,他聞報之下,便起身迎了出去。
片刻之後,便一個親衛引著一個三旬男子,推著好幾車瓜果糧食、雞鴨魚肉過來,且見那打頭的青年男子恭敬的說道:
“在下銅城鎮鄉書手張溱,聞得大軍前往濟州剿匪,特備薄禮前來勞軍。”
徐京聞聽卻是吃了一驚,他不由問道:“諸位如何知曉我等是前往濟州剿匪的?”
“卻是昨日經過的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將軍所說,因此小人早備了薄禮在此守候。”
原是荊忠透的風聲!徐京心裡不由暗道這廝也是多嘴,想了一會卻又問道:
“荊忠將軍昨日何時離去,走的是那條道?”
“卻是昨日未時,走的是東南那條官道。”
徐京見說,心裡默算了一下,覺的若是把行軍速度加快一些或許能趕上,於是收了禮品謝過張溱等人,午飯之後便命部隊沿東南官道過去。
東塘村與銅城鎮也只五里路程,半個多時辰萬餘大軍全部進入了那條窄窄的山谷之中,便在前鋒過了東塘村不久,只聽的前頭號炮震天,隨即數千步騎從一條山谷裡殺了出來,把前頭的去路堵的個嚴嚴實實。徐京聞報不由大感驚訝,什麼人如些大膽,竟敢打劫他萬餘大軍!待匆匆趕到前軍時,又有後軍軍士來報,說是後頭也出現大批不明軍隊,這時候他方始感到事態非同一般,當下立即命令後軍就地結陣防守不要輕動,自己拍馬出到陣前一看究竟。
銅城往濟州的這條穀道也不過五六丈寬,徐京到了陣前時,只前頭的山谷裡黑壓壓的全是身著鎧甲士兵,便是兩邊的丘巒上也滿是手持弓箭的伏兵。他不由更是困惑,這些人看上去絕不像一般的山匪,可他們又是何人呢?
“前頭可是太原的官兵,快快叫徐京過來受死!”
且說徐京正驚詫之時,便見對方陣裡出來一騎,一個黑大漢提著一柄宣花大斧坐於馬上,指著這方指名道姓的叫罵。
“你等何人?竟敢阻攔朝廷大軍去路,不怕死無葬身之地嗎!”
徐京提馬上前兩步,指著那大漢怒罵道。
“嘿嘿!爺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便是梁山莊園的縻勝,你這廝不是前來剿我嗎,快快拍馬過來見個真章。”
原來是梁山的賊寇!徐京這時才明白對方身份,不由感嘆這梁山的賊寇果然強悍,竟然敢於遠出恁遠來攔截,難怪先前幾路征討大軍都不是其對手。而此時他突然想起前頭剛剛過去的一萬清河大軍,難道他們已經……瞬間身上不由的出了一層冷汗。
“何人去拿下這個狂徒?”
徐京一時不敢多想,便想盡快打通通道,於是立即著人前去迎戰。然而讓其意想不到的是,已方出陣的三員副將,竟然沒有一個是那個大漢的五合之敵,未到柱香時間,三人竟全部被擒。
“休要讓無能之輩前來送死,有膽量的自己上來!”
徐京正震驚之際,又見那個大漢又指著他大喊大叫,他一時火起,抄起長槍驟馬入場,當時兩人在山谷裡殺成一團。
只見持槍的如毒龍出水,使斧的似惡虎下山,不覺得兩人廝殺了四、五十個回合。
“老將軍端得驍勇,再接俺十斧試試。”
且說縻勝向來自持武藝不凡,想不到對著一個五旬老人打了許多竟不能取勝,不由得心生敬意,便是語氣也恭敬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