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行程,古浩天一行人終於抵達了大名府。
大名府為周朝的北方重鎮,鼎盛時人口達百餘萬,無論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故又稱作北京。
《水滸傳》裡數次提到大名府,有多位英雄好漢也與此地有關,比如:盧俊義、楊志、索超、燕青等等。古浩天這次到大名府來,也想拜訪一下大師兄盧俊義,聯絡一下感情,順便打聽一下師傅的去向。
船靠運河碼頭後,便有情報處的人員前來接了。由於人手較多,又帶有兵器,眾人便在城外的一家客棧住了。隨後從情報人員處得知,徐處仁和趙鼎等人昨天才到,那位徐大人似乎身體並無好轉,如今正在城裡繼續延醫治病。
這老人家到底得的是什麼病?竟然久治不愈,該不會有大麻煩吧!古浩天心裡不禁打鼓,他想著,得尋機與趙鼎見個面,探個虛實。
一行人安頓下來之後,古浩天便帶著許貫忠和卞祥隨那情報處的人員進城而去。大名府作為大周的北京,各種繁華自不必講,幾個人在街巷裡穿梭一陣,便到了一家昌盛客棧。
“便是這處了。”那個情報處人員說道。
古浩天抬頭一看,前面卻是一個兩層三間的門面,看樣子也不太上檔次,心想這個使團在這大名府也不怎麼受待見。他一時不便進去,便在附近找了一家茶樓,吩咐那個情報人員去叫趙鼎出來。
時過不久,趙鼎便匆匆趕到,他一進來就驚訝的問道:
“浩天怎的也到了此處?”
“我因記掛著林沖師兄的事,想往滄州走一遭,經過此地時,正好聽說徐大人身體欠安,便尋過來打探一下。”
古浩天一邊回著話,一邊起身請趙鼎坐了。
“徐大人自離京之時,我看他精神頭就不太好,到了黎陽縣之時就開始身體發燒,使團便靠在黎陽,找了個大夫服用了兩天藥,看似有些好轉,這才重新啟程,想不到到了此處,又發燒了,而且似是更加利害了,又只得停泊於此請大夫治病。依我看來,徐大人這病卻憂愁出來的,一邊替著汙濫的朝廷著急,一邊又無計可施,還要逼著去做違心的事,不病才怪。”
趙鼎仔細介紹了徐處仁的病情病因,未露出一臉嘲諷的神情。
“那為何不見趙兄愁出病來?”
古浩天見趙鼎談起朝廷一臉的冷漠,知其已死了心,便對他開起了玩笑。
“我一個芝麻大的官兒,即便是愁死了,也沒人知曉,徒增笑話而已。再說這樣一個無藥可治的朝廷,幾個人憂愁又有何用。倒是真想學煥章、九成他們,到梁山莊園逍遙自在去。”
趙鼎自嘲的回道,話裡話外卻透著對朝廷的冷淡。古浩天也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也不再遮俺,便直言道:
“朝廷那些人讓兩位出使金國按的是什麼心,你知我知不用多說,我擔心的是,你們還對柴家懷著甚麼忠義的心思,要以一腔熱血換個忠臣的名頭,有些話也不敢直講……”
“忠臣!哼!什麼才叫忠臣?我們這會去了金國,委曲求全簽了那盟約算是忠臣?還是搏出生命,毀了那盟約才是忠臣?這樣昏暗的朝廷,即便想做一個忠臣也是難了,不如歸去。”
趙鼎不待古浩天講完,便激憤的把他打斷了,金國之行的得失他已經想的很清楚,說的也無所顧忌。
“趙兄既然說的這般坦誠,我若是再遮遮掩掩也不算是個兄弟,在下以為,使團出了海之後,立即轉向到梁山莊園,若使團內部不能一致,便派一隻船裝作海匪把你們劫了,如此作為,不知趙兄以為妥否?”
古浩天見趙鼎已經不把朝廷上在心上,再說他家眷如今都在莊園裡,也就開門見山的說了自己的安排。
趙鼎聽了之後,也沒有覺得奇怪,他思考了一會,開口說道:
“原本是擔心徐大人會反對的,如今他病的不輕,再尋個由頭讓他去養病,也由不得他不同意。只是那個護送過來的禁軍都頭,不知其怎樣想法,須得打探一番。不然他一個正派的人物,到時折在海里甚是可惜。”
“這都頭又是何人?”
古浩天見趙鼎對此人甚是看重,不由好奇的問道。
“便叫做王稟,也是一個不得志的人物,不然也不會陪著我等去送死。”
古浩天聽了,心裡暗忖了下,難道又遇到一位牛人,於是便小心翼翼的說:
“我前些日子在京之時,偶有聽說,有一個前朝宰相王傳的後人,也叫做王稟的,可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