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與楊再興竟然是一對叔侄,眾人聽了大出意外。古浩天驚異之下,突地想起前世讀《說岳全傳》時,裡頭似有這樣的描寫,難道兩人真有這樣的關係,正在暗暗稱奇之時,卻聽的楊再興對楊志說道:
“去年我在家裡聽說二叔押運生辰綱出了事情,但久等沒有音訊,想著二叔必會回到京城,年初便帶著老僕進京尋找,誰知久尋不著,正好遇著武舉開考,便下場一試,不曾想又與女真人大鬧一場,也虧得小官人出手相助,不然結果難料。之後便隨著小官人到了莊園裡來了,卻不知二叔這些時日去了何處?”
“我於春未時節倒也去了京城,後來又到了大名府梁中書處,前番受命押送生辰綱進京,誰料到昨日在黃泥岡著了賊人的道,財物丟失一盡,隻身流落於此。”
“卻是老天的有意安排,若非二叔押運生辰綱,咱倆又不知何時才能相逢,如今卻是好了,便一起到莊園裡快活,那甚麼梁中書、生辰綱卻不鳥他。”
楊再興近日在莊園裡過的痛快無比,見楊志說到丟了生辰綱,卻全無替他憂愁之意,反而開心的邀他前往梁山莊園。
楊志本來也沒有地方可去,剛才林沖相邀時已經心動,這會見侄兒也在莊園裡,再無猶豫,便想且去看看再說,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當下眾人收拾啟程,曹正夫婦求的師傅的恩准,也帶著親信細軟一同去了。
一路行來,眾人閒聊之間,才知道楊志是楊再興三服內的堂叔,楊再興打小受其疼愛跟其學武,兩人十分親近,所以在聽說楊志出事之後,楊再興便不顧年少進京打探。
只兩日時間,古浩天等人便回到了梁山,莊園的一番日景象自是讓楊志驚歎不已,待到了中華堂跟前,正好遇著了公孫勝與馬靈。
“楊制使怎的也到了莊園來了,莫非那生辰綱已被小官人得手了。”
公孫勝暗中跟蹤生辰綱多日,自然認的楊志,這會見其上山,首先便想到這此事,於是便脫口說道。
“道長誤會了,那生辰綱倒是被劫了,卻不是我們做的,楊制使只是與我等巧合相遇而已。”
古浩天邊回著話,邊讓楊志與公孫勝、馬靈等人相見。當日晚間,莊園裡護衛隊及各處頭領為楊志及先前到來的孫勝、馬靈兩人舉行接風宴,三人看著濟濟一堂的英雄豪傑、仁人智士,各自震撼不已。
特別是楊志看到徐寧、王稟、林沖等禁軍同僚,魯智深、韓世忠等西軍悍將,甚至趙鼎這等翰林清貴,都在莊園裡效力,心裡再無一絲疑慮,剩下的只是對這座莊園的好奇了。
一場接風宴,端的熱烈無比,直到酉時未才盡興散了。而古浩天卻被公孫勝拉到後山的一座亭子裡,正是平時聞煥章等人登山賞景的地方。
此時正好入夜時分,亭子裡晚風習習,舒適無比。公孫勝斜倚在石欄上,注視著後山街市的點點星火,反而不急著說話了。
這公孫勝上山之後,古浩天特意交待管理處要隨他自由,因此數日來,他與馬靈走遍山上的角角落落,但隨著瞭解的深入,內心的震撼卻無以復加,想不到兩年不見,這個小子竟然建立恁大的基業,不由的對恩師當年的神算由衷的佩服,同時也堅定了內心的一個想法。
“小官人建此基業,便是為了預防女真人南下嗎?”
兩年之前,兩人在鄆城縣相遇之時,曾探討過這個話題,沉思之後,公孫勝開口問道。
“女真人當然是要對付的,但眼前更大的危機卻在於朝廷,道長以為朝廷會任由梁山莊園做大嗎,我們近來處處於它作對,若是有一日訊息走漏,便是雙方刀兵相見之時。所以無論是為了女真人,還是為了朝廷,莊園當前這一點力量,卻是遠遠不夠,如今還談不上什麼基業啊!”
對於公孫勝,古浩天並沒有一絲的保留,他很直白的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以當下的朝廷,小官人若沒有稱王稱帝,他們便不會下死力來攻打,以我看來莊園裡頭如今將才頗多,只是兵源缺少,若再添一些人手,朝廷官兵足以應付,貧道以為無須對其顧忌什麼。”
這公孫勝不愧是原《水滸傳》裡的二名軍師之一,分析問題也相當的精準。
“只是這徵集兵源很難啊!這兩年來莊園裡也是想盡辦法,但總歸不敢明目張膽,當前這些人手已是不易了。”
公孫勝見說,也明白古浩天的難處,他思考了一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