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梁山莊園主之稱霸天下> 正文 第四十三章 人糧兩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四十三章 人糧兩得 (1 / 2)

董老太公的那封信,也就短短的幾頁紙,卻看得古浩天感慨不已。為不使其生疑,他記下幾個關鍵之處,便叫時遷送回原處。

那書信是董太公的長子從沂州寄來,他是沂州司戶參軍身邊的一個書吏,雖不是什麼顯赫的官職,但憑藉家裡的錢財和自身的鑽營,成了那參軍的心腹。

信中所說大意是,本次沂州春荒嚴重,朝廷下撥二十餘萬石救濟糧,其中分給沂水縣的有六萬石,他透過參軍的關係要求沂水縣把北部董店一帶約二萬石的救濟糧,交由其父發放,要求其父利用鄉書手(即後世鄉長)的身份,和北部山區鄉民資訊不通的有利條件,侵吞這批救濟糧。

青黃不接,民不聊生,好容易盼來朝廷救濟糧,卻成了各級官吏的唐僧肉,也難怪民眾會造反,古浩天心裡嘆道。

乘著月色,古浩天和時遷走在回去沂水縣的官道上。然而那封信的內容始終縈繞在他的腦子裡,“二月二十四日,糧船到沂水縣碼頭,二十七日到董店,請父親妥當處置,免出意外。”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七日後,古浩天盤算著,絕不能讓救濟糧落入董家父子手裡。

次日巳時,兩人方回到朱貴堂侄的店裡,而李逵和卞祥兩批人馬均已到了。一路上古浩天想了好多方案,都覺得不完善。報官,想想還是算了,如果州、縣兩級沒有利益關聯,董家憑一個當書吏的兒子,又怎能貪得了兩萬石糧食。分發給民眾也不現實,董家勢必不肯主動放糧,民眾沒有組織也不可能過來搶糧,那怕他幾人劫下當場分發,恐怕發不了多少,就要面臨官兵的圍剿了。剩下的就是劫糧了,二萬石糧食那就是一支船隊,就算他有時間組織起人手劫了下來,但從沂水入運河再回梁山,途中州縣關卡重重又如何過得去。

午飯過後,古浩天招集朱貴、時遷、卞祥等商議。

“董家竟恁惡毒,有甚麻煩,只待俺殺將進去,砍了他一家老小的鳥首,看那廝又如何吞得下那救命糧。”李逵在一邊聽了登時就大怒。

“李逵兄弟,殺了董家也容易,只是那糧食又怎生到手。”時遷雖沒什麼謀略,但這一點比李逵看得清楚。

“小官人,要不咱們便使鄭家集的舊計。如今有時遷兄弟在此,豈不更方便。”朱貴經歷過鄭家集的事情,自然就想到了那次行動。

古浩天斟酌再三,最終覺得若要取得那糧食,也只能透過明面上渠道,買下那糧食,最後看看能不能摟草打兔子順手撈回本錢,反正總比留在那些蛀蟲手裡強。至於災民救濟,他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既有定策,他便叫卞祥帶李逵一行先趕回梁山,讓聞先生調派人手過來做事。可李逵死活不走一定要留下來,古浩天無奈,想想李逵必定已經被官府通緝,不與他們同行未必壞事,也就同意了。

且說最近幾日,董店一帶流言滿天,都說朝廷有救濟糧馬上就到,甚至某月某日到什麼地點,有多少糧食,都傳得有鼻子有眼,那掌著分發大權的董府前天天都圍著人,連鄰村的一些保長都跑到董府裡去當面問詢了。

最顯著的變化是董店的人口多了很多,各方的饑民聞訊紛紛趕了過來,堵滿了大街小巷。

董老太公在府裡火冒三丈,把那管家罵的半死,因為那封信也就他倆人知情。管家委屈的要死,把祖宗十八代都拿出來作保,證明自己的無辜。兩人最後認定是沂州那邊出了問題,但事已如此,只能盡力善後。

“太公,不能把糧食運回董店,不然無法善了。俺們在沂水縣城北十餘里處不是有個莊園嗎,就卸在那,然後找個買家速速出手。”

“一時半刻,又到那裡找恁大的買家。”

“俺即刻起程到沂水縣去打探,或許可找著下家。”

“唉,也只得這般了,你且快去快回。”董太公無奈,只得走一步算一步。

沂水河自縣城西邊流過,故城西一帶就成了商業區,特別是糧食之類依賴水運的品種,更是會聚在這裡。這董府管家也是運氣不錯,只走過三家米行,便遇著一個南方來的大糧商,只不過這個商人是聽到這邊缺糧,過來賣糧的並非買糧。那管家見那商人年紀輕輕,衣著華麗、相貌不凡,且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下家,就含糊的說手頭有一筆大買賣,約了那商人到茶館細談。

可那商人聽管家說是賣糧的,當時就不願意談了,只說我南邊遠道運糧而來,只為在這邊賣個好價錢,現在自己糧食尚沒賣完,那會去買進糧食。

倒是邊上的一個瘦小的賬房模樣的男子,勸了一句,說若是價錢便宜,倒是可以考慮,那怕就地倒騰一番也可賺點薄利。

那商人聽說,猶豫一下也就應了。

那管家一時找不到買家,賣給當地人又怕洩漏機密,可自己又不敢做主,只得再三請求,好不容易把這商人帶回到董店,請老太公親自作主。

當老太公報出兩萬石的數量時,那商人又打退堂鼓,說一時沒辦法籌集巨資,且船隻也難以湊齊。最後在老太公和管家好說歹說之下,談妥七百五十文一石的價錢,七日後在沂水縣城北接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