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古浩天當場所填新詞,迅速傳遍了鄆城縣、濟州府,並往各地流傳而去。古家莊小官人的文名,在京東士林再一次響亮起來。 雖然古浩天當場便說是借他人之作,但這首被新任知縣時文彬定名為《送別》的詞作,有好事者翻遍歷代詩詞文集並無發現,於是有人想起濟州菊花詩會,他也曾有此前科,便都說這個小官人也真奇怪,別人寫一首好詩詞,巴不得揚名天下,他倒好,一句他人所作,一推了事。
不過無論如何,古浩天這首《送別》還是不可藥救的火了起來。
東溪村的一所私孰裡,吳用擱筆從案頭上站起來,再次審視剛寫好的文字,“小官人愈加老練沉穩了!”他感慨道。
濟州府顏家,孔雨菡也在痴痴的看著這幾行文字,她突然覺得莫名的煩躁,“這壞人偷了奴家的心,卻為何遲遲不來提親呢?”
……
這日,鄆城北邊的官道上,一輛精緻的馬車徐徐而行,車上坐著的卻是一對兄妹。
“哥哥,你說那個小官人恁輕的年紀,真能寫出這麼好的詩詞?”
說話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娘子,她顯然也在途中聽到了這首《送別》。
“咋就不能,人家可是濟州秋闈第三名的舉人,先前已經寫了不少有名的詩,難不成都是假的。”
這個哥哥是個英氣的青年人,聽其語氣,卻是見識不凡。
“妹子卻覺得那人不怎樣,倒有些傻傻的。”
小娘子雙手託著腮幫子,似乎想到什麼,翹起嘴角,無聲的笑了笑。
兩兄妹說笑著,馬車進入了鄆城縣,然後停在了“十里香”的門口。
話說經過一年的廣告效應,神仙醉的名氣響遍大江南北。再加上十里香酒店適時放出訊息,說今年產量是去年數倍,要招更多的各地代理商,於是遠到京城、甚至江南,很多酒商聞風而至,連帶著三教九流的各種人物也紛至沓來,鄆城縣一時比往常熱鬧了數倍。
鄆城城西有一觀音寺,這座寺院建於唐代,歷經數百年香火不斷,裡頭更有一座觀音寺塔名聞京東,當日古浩天與公孫勝首次見面便是這個地方。
這幾日,觀音寺也是遊人如織,便是許多商人也來拜佛許願,以求取得神仙醉的代理權。於是一些江湖敗類也乘機混於其間,做些不乾淨的買賣。
便在寺院的入口處,這幾日多了兩個出家之人,他倆一個四十出頭,一部山羊鬍子,前頭插著一支卦幡,是一個算命的道士;旁邊打座著一個肥臉光頭的男子,卻是一箇中年的僧人。
這兩人日日座於寺院的入口,兩雙眼睛色迷迷的,只往來去的婦人身上掃來掃去,全沒有方外之人的莊嚴之相,倒似是市井的潑皮無賴。
且說這日下午,那一對出家人正覺無聊,突地那和尚眼睛一亮,悄聲又那道人講。
“師兄,卻看那邊,好水靈的一對雌兒。”
“那裡?”
那道人好似聞到腥味的貓,立時轉頭看去。
“便是那兩個男人穿著的小子。”
“果然水靈,灑家爭些看走眼了。”
眼看那兩人愈來愈近,那道士突然高聲叫了起來:
“神算,神算,知前身,識後世,定姻緣,……”
“這位郎君,我觀你面帶桃花,近日必遇良緣,不妨算上一卦。”
那道人眼看那兩人就要過去,忙起身攔在其跟前說道。
“良緣!”
前頭的少年滯了一下,遲疑的轉過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