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回來之後,古浩天又有了難得的幾日清閒。
但所謂的清閒也是相對的。這不,這日一大早便被周雲清和滕戡堵在了家門口。
“甚事,急的你倆都追到家來了?”
“刀,馬刀,俺騎兵總不能老扛著長槍作戰。”
古浩天不緊不慢的打趣他們,那兩人卻火急火燎的。
步兵三營最近全部配備了新式唐刀,長刀所向,摧枯拉朽的氣勢,羨煞了其他各營。
騎兵營如今也是家大業大,戰馬人手一匹還有大量富餘,金嶺鎮過來的三百礦工已經進了教導營,二月之後,騎兵營便可達到一千人,但令周雲清最不滿的便是兵器。
之前,騎兵營使用的都是長矛,周雲清本也沒啥想法,那新式橫刀一出現,他就眼熱不已。馳馬揚刀,橫掃千軍,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如今三營的兵器已經配齊,軍器作坊正閒著,他便急著找師弟要兵器了。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騎兵使用的兵器也都以長矛為主,特別是重甲騎兵,長矛更是標配。三國曹魏的虎豹騎,唐初李氏的玄甲騎,用的好似都是長矛。到了元朝之後,草原騎兵的彎刀橫掃歐亞,此後彎刀才漸漸成為騎兵的主要兵器。
至於近代騎兵淘汰長矛,古浩天把原因歸結於火器的出現,致使重甲騎兵失去了作用,輕騎兵成了主流,所以輕靈的彎刀也自然的成了主要兵器。
但古浩天並沒有順著這位師兄的意思,他問道:
“師兄以為橫刀一定比長矛更適應騎兵?”
“那是當然。”
“那隋唐之時,橫刀最為盛行,為何沒聽說,大唐鐵騎使用橫刀?”
“這——”
周雲清一時被問的張口結舌,其實他是被古浩天帶到溝裡去了。唐時橫刀重近十好幾斤,騎兵一般單手持兵器作戰,在高速衝刺過程中,又有幾人能支撐的住。
然而,如今梁山的唐刀已此刀非彼刀了。按照現有的工藝,以後世的騎兵刀為樣本,生產出四、五斤重的騎兵版唐刀,也並非沒有可能。古浩天的心裡其實對騎兵已經有了定位,那就是靈活快速的機動部隊,因此配備騎兵刀勢在必行,他甚至已經參照後世的六五式騎兵刀,畫出了草圖。
之所以與周雲清進行矛刀之辯,是因為古浩天還不想在有效的火器出現之前,完全放棄重騎兵,他想到了金人的鐵浮屠,當下沒有完善的制勝方法,重騎制衡重騎也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選擇。周雲清作為騎兵的營長,古浩天不能讓他對輕、重騎兵有厚此薄彼的觀念。
“師兄,長兵短刃各有所長,只是看在那裡使用而矣,你為騎營主將,對騎兵作戰方略若沒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下面諸人又該如何?”
“我……”
“師兄所想,無非馬刀,其實我也早有考慮,如今既是來了,且隨我進去,與你看一樣東西。”
說罷,古浩天便轉身帶著兩人回到前樓的書房,隨即從抽屜裡取出一張圖紙。周雲清和滕戡急忙圍了過去,卻見畫著的是一把長刀,刀柄帶著護手和指套,刀刃長約三尺,刀身微曲,頂尖身薄,兩面開槽,整個形狀,活脫脫就是一把縮小版的唐刀。
“師弟,這便是俺們騎兵營的馬刀。”周雲清驚喜的問。
“此刀以山上軍器作坊的工藝,做成之後重約四斤。但只適應於輕騎兵作戰,重騎兵仍然用長矛為宜。”
“師兄與滕戡兄弟是騎兵營首任營長,肩負著為梁山騎兵培養種子的重任,不能憑個人喜好,而忽略了軍種的平衡,給將來留下遺憾。”
古浩天說的語重心長,周、滕兩人都深受震動,也想到自己有些失之穩重了。周去清感覺猶深,想到自己大了師弟好幾歲的人,卻還是這麼毛燥,又想到父親離開時的教訓,頓覺汗顏不已。
“師弟所言甚是,我倆卻是有些考慮不周了,日後定當注意。”說罷兩人起身欲去。
“既是來了,正好一起去一趟軍器作坊,看看湯隆那邊這刀幾時做的出來。”
兩人見古浩天拿起圖紙,邀他倆一起去軍器作坊,心裡都暗暗高興,方才雖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新式馬刀畢竟是他們做夢也想要的東西。
軍器作坊,湯隆、沙銅、褚宏等看了圖紙之後,都認為沒有什麼難度,並表示三日之後可以拿出樣刀來。
周雲清和滕戡大喜,表示立即回去選一些人手,作為輕騎兵練習新式馬刀,講罷頭也不回的回營去了。
古浩天一人落在那裡苦笑不已,好在他正好還有事情吩咐,於是便藉機把作坊裡的有關人手召集起來,下達了一個新的生產任務——板甲。
甲冑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士兵的第二條生命,其精良與否直接影響到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機率。但是這時代鐵甲太過沉重,影響了士兵作戰的靈活性,皮甲防護能力又太差,不能給人以安全保障。
古浩天也是剛才在講重騎兵時,才想到中世紀歐洲騎兵的板甲。但他並不是追求那種把整個人裝進去的鐵皮套子,他的設想是利用山上現有的冶鐵和鍛造技術,打製出高強度、高韌性、重量輕的鋼片,鑲在皮甲裡,護住身體的重要部位,這樣既達到防護的目的,又可提高靈活性。至於重騎和輕騎、重步和輕步,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適當增減鋼片的鑲嵌面積。
“各位,馬刀也好,板甲也好,最核心的部件便是鋼板,鋼板過關了什麼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你可以想像一個負重十餘斤計程車兵,和一個負重數十斤計程車兵對戰,其實未戰已經先勝了,這裡拜託諸位。”
說罷,古浩天向在座的各位大小工匠拱手作禮。
“必不負小官人所託!”
而一眾工匠在湯隆的帶領下,也大聲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