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月,便進入了一年中的酷暑時節,但是梁山因為有八百里水泊的擁抱,有滿山林木的掩蔭,並不是十分的炎熱,卻是一個避暑的絕佳去處。
自鄆城縣拜別徐知縣後,古浩天便回到梁山,他把外頭的事務一一交待完畢,靜下心來攻讀詩書。他似乎又回到了初來時的生活,早起晨跑、練武,然後研讀科考書籍,下午小憩片刻,再擇題做一篇策、論,晚上便去請聞先生指點。
幾日下來之後,古浩天便摸到了這時代策論寫作的門路,再加上他自帶著一千多年的知識積累,自然視野更寬更遠,看問題更精準更犀利,因此所作策論,常常令聞煥章讚歎不已。
而令古浩天更意想不到的是,他發現自己記憶力超乎尋常的好,幾乎達到了過目不忘的境界,前世讀來晦澀難懂的古文,而今都能過目成誦。他思來想去,覺得要麼是穿越時雷電激發了他的某一項潛能,要麼是二仙山的靈藥所致。不過總歸是好事,他只管安心享用就是。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正是他目前生活的最好寫照。平日裡在家中紅袖添香讀讀詩書,間或也會與兄弟們到梁山食府放縱情懷喝喝小酒,日子過得愜意無比。
夏日傍晚,落日方下,餘暉尚存,暑氣消去,涼風徐來,正是梁山夏日最美好是時光,每當此時,古浩天總會帶著潘金蓮,或者卞祥他們,有時也會和家人一起到街上散步消食。
後山的街市如今已經像模像樣了,民政處把沿街的店面低價出租,於是各色商鋪紛紛開張。最多的莫過於各色小吃,
山上目前有近七千百姓,來自河北、沂水、金嶺以及鄆城等地方,他們把各自家鄉的美食也帶到了山上的街市。而山上的百姓自從薪俸由實物改成銀錢後,每個家庭每月至少有三、五兩銀子的收入,所以也捨得花錢。於是每到傍晚,各式小店便顧客盈門。
古浩天每每漫步於此,心裡總會不由然的升起一股自豪感。半年多時間,一個荒蕪的山岙,變成如今繁華的街市,卻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一點點演變而來的,在他的眼裡此處便如看著其長大的孩子,與他有著血肉的聯絡。
這日傍晚,古浩天在高大夫的回春堂閒坐片刻,便帶著潘金蓮沿街散步。雷家鐵器鋪、阮媽魚頭湯,是山上新近開張的兩家鋪子。鐵器鋪是雷橫父母所開,這兩人只會一般的打鐵手藝,所以山上的軍器作坊就沒有招他們,而雷媽卻有經商頭腦,在街上開了一家鋪子,專售生產、生活的用具,生意也是不錯。魚頭湯卻是因為古浩天當日在阮家吃魚頭時的一句笑話,阮媽聽了卻放在心上,日前在街上租下一家鋪子張羅起來,不想紅火異常。
“小官人,今日如何得閒,快進來坐坐,正好嚐嚐新鮮的魚湯。”阮媽看到古浩天兩人,便熱情的招呼。
“世母的魚湯,我也是好久不曾嚐了,這會碰上了倒有口福。”古浩天也不推辭,帶著潘金蓮就進去了。
阮媽的店面倒也不小,一樓擺著十餘張桌子,二樓還有雅座。此時店裡已有不少食客,阮媽端了兩碗魚湯過來,叫兩人上二樓的雅座,古浩天卻在大堂裡找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他知道自己如今是梁山上的頭號名人,光臨那家小店無形中會給它帶來不少的人氣,這便是後世的名人效應。
“小官人,你看那不是陶宗旺處長嗎?”兩人正喝著魚湯,潘金蓮突然指著窗外說到。
古浩天看去,果然見陶宗旺在不遠處的街上朝這邊走來,正要起身出去招呼,卻被潘金蓮一把拉住。
“小官人你恁不識趣,人家正柔情蜜意,你卻要橫插一腳。”潘金蓮眼尖,一眼看到陶宗旺身邊的女子。
還有這事,古浩天仔細一看,陶宗旺身子側後果然跟著一個低眉順眼的女子,倒也有幾分姿色,只是看著十分眼熟。
“蓮兒,這婦人是山上誰家的女子,我咋覺得有幾分眼熟。”
“我卻不知,莫非是小官人的舊相好。”
潘金蓮與古浩天相處日久,膽子也大起來,卻開起他的玩笑來。
兩人正說笑著,陶宗旺帶著那婦人竟也走進阮媽的店裡來。
“小官人也在此啊!”
陶宗旺進店一看見古浩天頓時不自在了,他之所以不去梁山食府,就是怕遇見熟人,誰知到了此處竟撞上了小官人,而且坐在大堂裡避也避不開。
“陶處長也來吃魚湯啊,你倒是有眼力,阮媽的手藝可是一絕,來、來,一併坐下。”
古浩天此時,已經認出那婦人,卻是臥虎莊的三房小妾張杏兒。
陶宗旺看著身後的女子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一時尷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