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梁山莊園主之稱霸天下>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江淮水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江淮水災 (1 / 2)

就在韓江平於李家道口與李文良談判買地事宜時,古浩天帶領大隊人馬正在南下江淮的路上。

七月是淮河流域的雨季,也是每年淮河流域水患的集中爆發期。淮河由於出海口不暢,直到民國時期幾乎年年水災,而且凡是朝代末期官府貪腐無能,災情往往數倍的放大。作為後世的文科生,古浩天對這一自然災害是比較清楚的,但梁山的安逸生活,他並沒有意識到南邊不遠的地方一場天災人禍正在肆虐。

倒是古楨前些日到山上閒住時,說到近期江淮水患,若是運糧到江淮售賣必可獲利。古浩天這才猛然想起,江淮災情對於梁山或許就是一個機遇,古浩天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遍地的災民,這對官府來說是一個大負擔,而於他來說卻是目前緊缺的資源。他立即召來聞煥章等商議,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但都認為距離梁山較遠,當地社會情況複雜,要妥善安排。

古浩天與眾人商定後,立即讓時遷和段景住帶情報處人員先行,找好沿途的補給點和災區的落腳點,隨後他調兵遣將,開啟了梁山建園以來第一次跨區域大規模的搶人行動。 後勤處籌備糧食、藥物等,由杜遷帶隊南下,古柏和商務處人員先行到濟州租賃船隻及購買糧食、藥物等,以備不時之需,民政處也要抽調人手南下配合,水兵營除留守人員及必要的用船外,其餘船隻和人員全部由阮小五和阮小七帶隊南下災區,親衛營全部出發,步兵一營、二營由營長親自帶隊各選五十個精幹力量配合南下。山上由聞煥章統籌安排,隨時準備安置大量災民,包括李家道口拿到手後,也要設立安置點。

“各位,俗話說練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次南下江淮,對梁山莊園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當地情況不熟,災民數量龐大,安置壓力很大,其實江淮之行也是檢測我們梁山隊伍戰鬥力的時候,大夥務必細心謹慎、齊心協力把這次事情做好。”古浩天做了簡單的動員,然後各自準備去了。

時遷的情報處出發後的二天,山上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古浩天親自帶隊出發,到了濟州城外又匯入古柏的採購船隊,一行便浩浩蕩蕩的南下。

船行兩日後時遷派人送來書信,說按計劃於途中設兩處補給點,一處是沛縣城南的留城鎮,另一處是下邳城南一處叫劉莊的小鎮。古浩天當即命令薛燦帶二十人和民政處和後勤處一些人員駐在留城鎮,命竺敬帶二十人和民政處和後勤處一些人員駐在劉莊,負責途中接應。

六日後船隊過了宿遷接近淮南,卻見淫雨霏霏、河水盈岸,河道兩側不時的有衣衫襤褸的逃難者向北而去。九日下午船隊到達了目的地——淮水邊上的龜山鎮,時遷等早已租好碼頭和旅店,古浩天命阮小五帶水兵和縻勝一營的步兵嚴守船上的物資,自己一行人住進碼頭附近的一處旅店,隨即古浩天招集相關人員開會。

“時遷兄弟,你且說說了解到的情況。”

“稟小官人,這兩日俺與情報處的兄弟安置下來後,便到各處打探災情,今年災情較往年更為嚴重,入梅以來淮水兩岸普降暴雨,已連續半月多,南北來水匯入淮水,下游又排洩不及,大小河流暴漲,決堤處處,沿岸受災百姓無數,而官府非但無所作為,聽傳聞似乎還藉機貪汙朝廷救濟錢糧,時下各處災民聚集,議論洶洶,若不及時救濟恐怕會有民變。”

又是官府!古浩天心裡哀嘆了一下,上半年在沂水縣已經見識了官府的貪婪,這一次恐怕也好不到那裡去,這樣的朝廷已經爛到骨子裡了,他深感到這樣的政府,留給自己壯大自保的時間不會太多了。

“放糧地點可是找好?”古浩天之所以不在淮陰、泗州這樣的大地方停駐,其實也就是考慮到官府的干擾,他想找一處水運方便的村莊,便於控制和佈局。

“倒是找了幾個,但都覺得不甚滿意,村裡的大戶、豪紳對我們很排斥,若是用強一時難以得手不說,即使得手對下步的運作也是不便。”時遷對這事也是煩惱,這兩日跑了多個地方,都吃了閉門羹。

“這卻是個麻煩事,在龜山鎮放糧人多口雜,而且地頭不熟災民也無法安置,顯然不便我們轉移人口,各位可有好的法子。”

古浩天也深覺此事麻煩,這次他帶來大量的糧食,若在一個無法控制的地方放糧,到時後果就難料了。

“俺倒有一個好友就住在附近一個叫做大王莊的地方,名喚做上官義,去年俺本想來投奔於他,卻於鄆城的酒店遇著了小官人,便留在了梁山,不如俺去他那處探探,看看可否方便。”此時縻勝開口說道。

上官義,古浩天立即回憶起此人,他曾在一個版本的水滸傳裡看過,他曾力敵秦明、餘呈兩個虎將不落下風,三十合敗了文仲容,實是一個強悍之輩,想不到縻勝去淮西卻是因為他的原因。若得此人相助,何愁此番大事不成。

“大王莊距此多遠,我與縻勝兄弟一同前往。”古浩天恨不得立馬去相見。

“也是在這附近,待俺到街坊打聽一番,再來稟報於小官人。”縻勝回了一句,便急忙出去。

隨後古浩天又對糧食的保護及災民資訊的掌握分別做了部署,只過一會縻勝興沖沖的進來,原來大王莊就在龜山鎮東北七、八里地的洪澤湖邊上。看看天色已晚,地方也已探明,古浩天便決定明早再去拜訪。

晚飯後,古浩天在時遷和段景住等陪同下,到鎮子裡檢視災情,龜山鎮不大,但由於處於淮水邊,商業較為發達,因此聚集在鎮子裡的災民也較多。幾人沿街過去,卻見屋簷下、巷角里,但凡能避雨的地方,都擠滿了衣不蔽體的災民。

“這些災民如此艱難,難不成官府、鄉紳都沒人管嗎?”古浩天覺得這些人太慘了。

“龜山鎮俺只聽說,鎮西的普慧寺每日施些有限的薄粥,其餘的卻沒曾聽說。”時遷早到兩日已經瞭解大致情況。

“且到那普慧寺看看。”古浩天便讓時遷帶路。

普慧寺在西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倒是一座很大寺院。幾人從山門進去,便見大殿、走廊到處都是人,目測這寺院裡頭也有近千人,倒是他們這衣冠整潔的一行人顯得突兀,古浩天心知裡頭也沒啥可看,現下自己也不能為他們做點什麼,頓時沒了心情,便掉頭返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