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水力的運用,古浩天是不擔心的,他相信重賞之下,以中國人的聰慧,隔些時日必能研製成功。而此刻他正在翻看湯隆呈過來的各種創先技術資料。有關工匠把自己一些獨有的技藝寫成資料,報到了後勤處,後勤處根據其作用大小分成幾等,報到了古浩天這裡最後審定。其實對這些技藝的作用,古浩天也是門外漢,他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然而就在他要草草結束時,卻突然眼睛一亮,他從最後幾張紙裡看到了“唐刀”兩字。
唐刀是中國冷兵器文化中最燦爛輝煌的代表,它實際包含儀刀、障刀、橫刀、陌刀,而令古浩天最神往的卻是陌刀,後世讀一些小說,步軍的陌刀面對騎兵如牆推進,長刃所向如殺雞切菜一般,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只可惜唐朝之後,陌刀便漸漸失傳,一說陌刀製作成本昂貴,工藝要求高,逐漸被其他兵器替代。另一說法是宋朝開始,中國的鍊鐵使用煤作燃料,致使鐵的質量下降,無法打製陌刀。總之後世再也看不到它的面貌,倒是日本的軍刀可能還保留它的幾分血脈。
現在突然看到“唐刀”兩字,古浩天怎麼不激動,他心想如果焦炭煉製成功,水力鍛壓也研製出來,到時陌刀在他手裡重現也不是沒有可能。想到這裡他再也等不及了,立即派人告知湯隆把這個叫做褚宏的人帶過來。
因為這時代已經沒有唐刀的工藝,所以湯隆也沒怎麼重視這項技術,還把它歸入了三類。現在突見小官人要召見此人,便和沙銅帶著褚宏匆匆趕到古浩天的辦公地點。
“唐刀的技藝,據我所知似是失傳已久,今日看到你會此工藝,實是欣喜不已,不知可願告知實情,以解飢渴。”
那褚宏對自己所呈的唐刀技藝,本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為畢竟失傳太久,且鍛造成本太高,可是他不甘心祖上傳下的技藝就此埋沒,就試著投了一紙。沒想到小官人似乎非常看重,他的心不由的熱了起來。
“在下數代都是兵器匠人,遠祖曾是唐朝官營工匠,他記下了唐刀的製作工藝,僥倖傳到了俺手裡,只是當下軍中不用此刀,民間不能用也用不起,在下擔心日後此技藝恐怕廢在俺的手裡了。”那褚宏有些落莫的說道。
“你手裡可有式樣?”古浩天見其不似說謊,便急於看看唐刀的真面貌。
“有的。”
褚宏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張紙來,上頭臨摹著一把長刀,從其形狀看,實物應該有一米四、五,柄長約四十厘米,刀身一米多長。
古浩天不知陌刀的模樣,但看此刀與後世網路上看到的橫刀和日本指揮刀倒有些相似。
“此刀可還有別的名字?”古浩天想問個確切。
“不曾,代代相傳只說是唐刀。”褚宏回道。
古浩天聽了稍有些失望,不過轉念一想,不管陌刀、橫刀,看其樣子已是不凡,只要工藝過關,打製出來,日後對付北方異族的騎兵又多了一件利器。便對相關的製作工藝詳細的詢問一番,那褚宏雖不曾親手打製過,倒也講的清楚,可見其平時也常有研習。
“湯隆兄弟,你且抽調幾個精幹人手,由這位褚宏大匠領頭,專門研製這唐刀的打製,記著,要把各道工藝細細記下,日後必有大用。”
古浩天隨即吩咐,他便是要這個褚宏把記憶裡的工藝先實踐一遍,成功之後再進一步完善工藝,待條件成熟便可批次生產。
那褚宏一聽心裡大喜,他覺得自己這次卻是賭對了,這小官人果然不是一般人,竟識得這唐刀的好處,想著祖上的手藝在自己手裡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不由升起一股強烈的感激之情。他起身便對古浩天行了一個大禮,說道:
“俺褚宏以祖上的榮耀起誓,必定不負小官人之望,造出上好的唐刀來。”
“褚大匠不必如此,我確信你必能造出唐刀,你只管放開手腳,所須物資只管找湯隆管事就是。”古浩天伸手把其扶起,溫聲勉勵於他。
軍器作坊的整頓改革,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新風箱的助力下,生產效率成倍提高。
十五日後褚宏等人打製出第一把唐刀,雖然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但畢竟已經起步。一個月後李家道口燒出了第一窯焦碳,在鍊鐵上效果絕佳,成功的取代了木炭。又三個月後第一臺水力鍛壓機試製成功,梁山的軍器作坊由人力跨入的水力的階段,效率和質量有了大幅的提升。各種條件完備之後,第一把真正的唐刀在三個月後製成,由於使用水力鍛打,時間卻只用了七天。當然上面這些事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