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堂啟用儀式完成之後,各管理處及護衛隊便進駐辦公,古浩天在橢圓形會議室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聞煥章、杜遷、朱貴、蕭讓、卞祥、馬犟、阮小二、周雲清、縻勝、孫安、宋萬等參加。
蕭讓彙報了臥虎莊俘虜人員的處理情況。六百餘人的俘虜最後經過甄別只剩下近五百人,淘汰的都成了臥虎莊最後一場戲的佈景。上山的人員全部分散安置在後山的五個村裡,安排進入各個行業做事,並要求各村長重點看護。
杜遷彙報了臥虎莊的繳獲情況。計黃金三萬五千兩,白銀二十八萬兩,銅錢三萬貫,珠寶玉器與名貴書畫暫無估價。物資方面,糧食十一萬零兩千石,生鐵錠五萬斤,布帛三千匹,鐵甲有四十五件,皮甲有四百八十件,鋼刀五百二十七把、矛尖一千零七十個,皮盾五百付,長弓兩百張和箭鏃兩千支。
“護衛隊首領各領鐵甲一件,皮甲親衛營一百三十件,騎兵營一百五十件,步兵兩營各一百件,餘下各營下一步再配備。另外步、騎、水各營選五十人練習弓箭。”
古浩天把皮甲優先配備給步、騎兩營,水兵上岸作戰機會較少,下步再考慮。
“不配皮甲俺沒意見,只是水兵在船上作戰,用長槍不甚方便,那鋼刀能否配給水兵。”阮小二提了自己的看法。
五百餘付刀盾,古浩天本來想給建一營刀盾兵的,現在阮小二提出要求,他想了一想也就同意了,一則現在山上兵源沒有,刀盾兵一時組不起來。二則有五萬斤生鐵,只要湯隆鐵器作坊一開工,到時何愁沒有刀。於是水兵一下子就拿去了三百把鋼刀,古浩天干脆把剩下的配給騎兵營和親衛營。
“還是缺人啊。”此時聞煥章嘆了一句。“如今山上錢糧充足,得想法子招人,水泊周邊的漁村甚多,漁民生計也很困苦,而梁山當兵的待遇卻十分豐厚,別的不說僅每月三兩的薪俸,很多漁民半年也不見得能掙的到,小二營長及很多水兵都是本地人,若有意宣揚一下,招一些人來當不困難。”
“先生所說甚是,俺回去就著手去做,只是水兵船隻太少,須得想辦法添置才是。”
阮小二想到目前水兵營的船隻已不夠用,若再招人船隻就會更緊張。
“讓商務處派人到濟州和鄆州看看,先買一些湊合著用吧,日後再慢慢想辦法。”
眼下山上的船隻都是一些民船,而且數量也少,合格的戰船一艘也沒有,古浩天想抽空到登州和密州去看看。
會議之後各營便去後勤處領取物資,古浩天與聞煥章和朱貴留下來,商議金嶺鎮吳家鐵礦的事。
“鐵礦是山上的重要物資,日後的用量只會越來越大,如今既有這般好的機會,宜儘早動作,免得夜長夢多。”聞煥章當即表示要儘早行動。
“那便定下了,明日上午朱貴兄弟與趙能、趙得帶幾人先行一步,與那吳二爺接觸一下,我帶人隨後跟上。”古浩天本有此意,隨即定了下來。
然後三人商議了一些行動細節,朱貴便出去找趙能、趙得去了。
梁山到金嶺鎮交通其實也很方便,從水泊坐船經過濟水順流而下到鄒平,再進入籠水逆流上行幾十裡,上岸沿官道行一段路便到了。
經過數日的舟車勞頓,古浩天一行終於到達了金嶺鎮。只見南北兩山對峙,中間一條官道穿過,商鋪民居沿官道而建,人車往來摩肩接踵,倒也十分熱鬧。
這個金嶺鎮的鐵礦有著悠久的開採歷史,春秋戰國時代就有開採、冶煉的記載,當下也不例外,朝廷和民間在此都有開礦,因此在當地也催生了許多與鐵礦相關的產業,沿街過去不時的可看到一些鐵礦相關的商鋪。
便在古浩天他們進入金嶺鎮之時,朱貴與趙能、趙得已經坐在吳氏生鐵商行的客廳裡喝茶。
吳二爺是一個年近五十的中年人,此刻他正拿著一封書信在細看,那封信正是吳縣尉所寫,裡頭講到:近日諸事不順,前番因回春堂之事,被古家小子暗算,罷職歸家,新來知縣徐處仁對其十分惡意,臥虎莊當下危機重重。要其回家商討對策,商行之事暫交由其妻的表弟朱掌櫃及趙能、趙得代管一段時日。
吳二爺看了信沉思良久,不料家裡近期竟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若不是家兄親筆書信,又是其親信趙能、趙得親來,他真有些不相信了。
“朱掌櫃在莊裡做甚麼買賣,我前些年回去數次,似未曾謀面。”
吳二爺行商多年,心思相當縝密,他對大哥突然派一個人來接手他的商行有些不解。
“俺往日都是給吳大人做兵甲之類買賣,故此不曾在大夥面前露面,這次大人去了縣尉之職,兵甲買賣便難以繼續,才讓在下到此處代二爺看管一些時日。”
“往年俺也時常回去,卻不曾著人過來代管,這次卻是為何,大哥可有說法。”
吳二爺見朱掌櫃做的是見不得光的生意,難怪平日見不著,但他心裡總覺不妥。
“俺來時,大人倒有說起,說吳家如今艱難,須得到京城找一靠山,大郎、二郎不善此道,唯二爺可以勝任。”
原來是去京城,那倒真的不知要去多少時日了,怪不得著人過來代管,恁大的家產放於外人之手總歸不放心,吳二爺明白了大哥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