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矇矇亮,通往後山的路上,就不斷出現搬家的人群。
民政處、基建處也早有準備,在各個聚居點都安排了服務人員,山上的護衛隊也放假一天,讓隊員們各自回家幫忙,教導營也派人到缺少勞力的家庭去幫助。山上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恰似過節一般。
古浩天和聞煥章等人也在後山各聚居點巡察,時不時的還到各家串串門,問問家常,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後山目前暫設甲、乙、丙、丁四個聚居點,除乙點為單身住戶外,其餘每個點大約有二百來戶,各個點的住戶都是新、老混住,餘下的尚有近兩百戶未能安置。”蕭讓在邊上介紹安置情況。
“這次又增加了許多人手,再給俺一個多月時間,就可以把‘戊’字聚居點建好,到時便可全部安置。”陶宗旺在一邊作保證。
“民政處要於每點安排穩妥人員管理民事,就叫做——村長吧,其待遇就參照隊長的級別。要注意新老住戶之間的關係,我們這般安排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加快不同時期上山人員之間的溶合,若是引起鄰里不和便反而不美了,此事民政處當前要作為要事辦理。”古浩天邊走邊作吩咐。
不一會,幾人轉到頭領家屬區,裡頭也有人在搬家。目前山上的頭領裡帶家屬的只有幾人,孫安有一個老孃,耿恭有妻兒,阮小二有妻兒和老孃,雷橫有父母,馬犟兄弟有一個老爹。李逵和周瑾雖然都有家屬,按規定他們不是營長身份,李逵甚至身份未定,按規矩是不能享受進頭領家屬區的待遇的,但古浩天見裡頭房子寬裕,而且下一步這幾個反正要使用的,也就一併讓他們搬進來了。
進到裡頭,第一個便遇到李逵兩兄弟在安家,這是一個五間兩進的院子,李逵一家住了前面的那一進,李逵老孃和馮氏母女住了正屋的二層,李逵和李達夫妻住在一層,兩邊的廂房暫做了倉庫,倒也寬鬆。見古浩天幾人進來,一家人都圍了過來,李逵老孃拉著古浩天的手再三感謝,那翠姑站在後邊有些扭捏。
“世母如今家也安頓了,大夥可都盼著喝李逵兄弟的喜酒呢,可定下了日子。”古浩天打趣的問道。
“俺也是著急,可鐵牛非得說要等那甚麼新兵營訓練過後再說。”李逵老孃回話說,卻把翠姑羞得躲進屋裡去了。
幾人說著話進入了二進院子,卻見耿恭和孫安在安家。
“你兩家怎擠在一個院子裡。”這兩人級別都是可以享受獨院的,古浩天有些奇怪。
“倒要感謝耿恭哥哥有心,俺平常都在軍營裡,老孃一人獨住無人看顧,耿恭哥哥說讓兩家住在一處,平日裡嫂嫂可以幫忙照應,俺便厚顏應下來。”孫安回道。
“俺家也就三口人,恁大的房子怎住得下。”耿恭在一邊說。
“如此也好,兩家一起住反而熱鬧,護衛隊的頭領如今大都單身,不妨安置在一個院裡,到時有成家立業的再另外安排,也可省下不少房子。”聞煥章在一旁建議。
古浩天覺得這主意不錯,便吩咐蕭讓記下。幾人又轉了幾處院子,蕭讓拖家帶口獨佔了兩進的院子,古松和古柏兩合住一個兩進院子,雷橫和馬家父子合住一個兩進院子。
周瑾家住了一進的院子,蕭讓介紹說那二進是留給阮小二家的,這時古浩天也想起,阮家兄弟上山時間已久,家屬倒一直住在石碣村。
幾人出來正要往古浩天自己的住處去看看,卻聽得外頭一陣喧鬧之聲響起。正覺奇怪之時,卻見阮小二領著幾個水兵,挑著兩擔大魚和一些傢什,帶著老孃、妻子遠遠的走了過來。眾人迎了上去,才明白外頭喧鬧的原因,原來是阮小二和打魚隊今日早早的便組織人手去水泊裡打魚,方才在外頭給百姓分魚引起的喧譁。
“小官人俺早上趁著打魚便利,順帶把老孃、妻兒接了過來。”阮小二看到古浩天也在,便過來打招呼。
古浩天和阮母本熟,看到阮母過來,忙上前握著手問候。
“小二哥哥三兄弟近日都在山上操勞,倒讓世母一人落在家裡無人照看,在下心裡愧疚的緊。”
“俺老婆子沒甚打緊,他們兄弟過得舒心才好,眼下這好日子,實在是小官人的恩德。”
阮家兄弟以前過的是什麼日子,現在過的是什麼日子,阮母心裡裝著鏡子似的。
古浩天吩咐把魚分到各家去,一邊陪著進入了阮家的院子。兩層帶廂房的院落,比起原來的茅草房,簡直就是天地之差,阮母稀罕的不得了,小二的兒子更是興奮的東鑽西看。
“俺日後的日子可就享福了。”阮母喃喃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