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廷郡邊陲,臨近澗巖縣之地,五千大義軍正在集結。
張本功麾下大將,外罡三重巔峰,半隻腳踏入通竅境界的常永平,此刻正在集結軍隊。
麾下五千大義軍,雖然老營兵只有五百,但剩下的四千五百餘,都是流民中的青壯以及各地有武藝幫傍身的江湖漢投效,操練一番,雖然不如老營那般有戰鬥力,但實力也是不俗。
此番來勢洶洶,就是為了一舉拿下康樂郡,斬殺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黑山小兒鄭均!
作為張本功麾下三大將之一,常永平已經算是張本功軍中排行前五的存在了,雖然沒有神功護體,單打獨鬥的本事也只是一般,但這常永平卻是難得的將領出身。
曾任肅州邊軍驍勇營校尉,統兵手段高超,集結軍陣之後,等閒通竅武者,都拿不下常永平,反而會被常永平所傷。
因此,這常永平乃是張本功麾下為數不多的統兵大將。
軍旅將領,只分統兵、驍勇二種將領。
前者乃是統御大軍,極為難得。
後者不過是個人悍勇,沒什麼統御大軍的天賦,多先登在前,廝殺拼命。
畢竟,統御大軍需要將大軍的真氣聯合起來,需要極大的精力,尋常武者根本統御不了太多大軍,只能作廝殺悍將去用了。
常永平,統御五千人綽綽有餘,帶兵兩三萬也不是問題。
乃是一員良將種子。
只要突破通竅,便是能夠坐鎮一方的大將了。
此刻,常永平站在邊陲軍營之中,正在整軍備戰。
大帳外,一個滿臉絡腮鬍的漢子顛倒著走了過來,在帳外便張口嚷嚷著:“範泰、丁明,這兩個廢物,竟然會被一個外罡一重的小子殺了,死得好!”
常永平撇了一眼那絡腮鬍大漢,開口道:“治軍嚴謹,當應禁酒!姚耀,爾由飲酒,莫非是不怕本將的殺威棒了?!”
“常……常將軍,我舅父乃是大義王,你敢打我?”
姚耀一擺手來,臉色漲紅,對著那常永平說道:“那些個殺威棒,打打這些個朝廷的降將就行,莫不成你還真想對俺動手嗎?”
聽到姚耀的聲音,常永平臉色不由陰沉了下來,但只是到此為止,並未動手。
因為姚耀,確實是大義王的外甥。
大義王發達之後,自然是信不過旁人,因此對自家人多依仗。
大義王本家,在起事時,已經被宣州朝廷殺了個精光,張家人自是不復存。
只有一個堂叔、一個外甥以及一個侄子倖免於難。
堂叔名為張弛晃,為人木訥,水平稀疏平常,被大義王不惜資源,硬是提拔到了外罡一重之後,便無從進步。
而這張弛晃,也是有自知之明,從不摻和。
至於大義王的侄子,名為張補,綽號‘一隻虎’,年少驍勇善戰,天賦極佳,年紀輕輕便已經是外罡三重武者,平日也是懂得和士卒同進退,共患難。
在這大義軍中,拜果毅將軍,乃是軍中第三號人物。
第一號,自然是張本功本人;第二號,是前宣州大將司馬青,現如今的通竅武者馬洪。
由此可見,這張補乃是一尊實打實的少年天驕!
這兩個親戚都還不錯,庸者自知,良者驍勇,皆是大義王的臂膀。
唯有這外甥姚耀,卻盡顯紈絝姿態。
不過大小也是個用資源灌溉出的外罡,如今安排在常永平帳下做事,當個後勤官。
皇親國戚,殺也殺不得、罵也罵不得,著實是讓常永平很是頭疼。
常永平嘆了口氣,張口問道:“軍糧準備的怎麼樣了。”
“準備好了,老常。”
姚耀笑嘻嘻的開口說著:“在城下,殺了三四千的兩腳羊,曬成肉乾,足以支撐行軍了。”
“兩腳羊?哪兒學的話來?!”
常永平眉頭一皺:“大王不是調糧草了嗎?!怎麼要殺人作肉脯,大王未來治理天下,要施以仁政,怎能隨意濫殺?況且軍中多為新卒,可沒吃過肉脯,吃了這肉脯,若是知曉了此乃人肉,定然引得軍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