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磊判斷米國人不是從二結戰束後就開始行動,也就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用娘炮閥割日韓文化,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
那就是:
如果那個時候他們就有這個心思,那就不會有後面的東亞花美男開始反噬歐美的情況出現,肯定會有所防範。
是的.,沒聽錯.,實際上,娘炮文化也在西方肆虐過一段時間,只不過後來被及時叫停了。
從九十年開始,以米國為首,受日本娛樂業影響,歐美的各種“男孩”組合開始瘋狂滋長。
比較出名的,像是后街男孩、西城男孩等等。。
沒出名的也還有一大堆。
都是乾乾淨淨的小男生,奶裡奶氣,那叫一個漂亮。
說白了,就是那個時期的歐美娛樂圈開始學習日本娛樂業,也搞這一套。
可是,也許是歐美很快就意識到其中的危害性,開始逐漸拋棄了這種審美傾向。
手段簡單粗暴,一刀切。
凡是花美男的,媒體一致批評。凡是屬於這個型別的,無論是音樂,還是影視,獎項一概不入圍,甚至到了矯枉過正的程度。
最典型的就是奧斯卡,
奧斯卡對“奶油小生”抱有歧視,這是公開的秘密,源動力就是來源於反娘炮。
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這位演技一流,又十分敬業的傢伙,多次與奧斯卡失之交臂,最大的阻礙就是長的太帥。
最後,也只能靠扮醜才衝擊奧斯卡成功。
為什麼要單把歐美的花美男文化提出來呢?
要不怎麼說,齊磊這個運氣就邪性呢?
因為歐美大力糾正花美男審美,媒體集體抨擊這一社會現象的時間節點,正好就是兩千年前後。
導致西方花美男的代表組合一一后街男孩,也開始不再強調其顏值屬性,而是轉而大力宣傳音樂屬性。
這就很微妙了,正好給那位韓國大學教授提供了佐證,使得“他”的論調就更有爭議,更像是西方鬧割東亞文化的一場陰謀了。
所謂做的好,不如趕的巧。
你怎麼解釋?人家都在極力的抵制花美男,結果卻給韓國的花美男製造者李秀滿頒獎!?
而且還是頗具傳奇色彩,讓人遐想連篇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按理來說,在財閥控制下的韓國,這種有損米國主子的新聞論調是很難成事的。
可就是這麼巧,都趕在一塊兒了,使得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幾乎具備了新聞傳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屬性。
再加上,韓國本來就不大,他們的教育系統、學術系統,還有新聞系統,其實是不分家的。
也就是說,能在韓國著名大學中擔任教授職位,在新聞界一定有著不小的人脈。
所以,這位大學教授的“研究成果”,從一開始就不是隻在學術界傳播,而是直接登上了韓國的全國性媒體。
雖然不是主流媒體,無法打破財閥和西方的輿論控制。可是,只要有曝光度就夠了,這個話題足夠敏感,很快就在韓國民眾之間傳播發酵,引發了全民大討論。
甚至,波及了鄰國日本和中國。
然後,李秀滿和喜多川這兩個罪魁禍首被罵的不輕是一定的,但是起碼還沒受到太大影響。
可是在中國,包括港澳臺,卻有人遭殃了,
首當其衝,就是小虎隊、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