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只有2000多萬的網際網路使用者,而且,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網咖使用者,家用電腦的普及還遙遙無期。”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國家沒有那麼富,百姓也沒有那麼富,動輒上萬的電腦還是奢侈品。”
“在這種條件下,談普及之後的網路資訊問題,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了?”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能有前瞻性,做一些預防性研究是有必要的。但是,這個前瞻性也是有範圍的。”
“哪怕我們預究二十年之後的新媒體狀態,也有意義。”
“可要是三十年、五十年呢?”
“我覺得,你提到的這種人人普及,人人都是資訊源、都是媒體的社會形態太遙遠了,我們現在就動手,沒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