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搶市場,而是創造市場。
其實,齊磊講的道理並不深奧。在後世,是隻要有點做生意經驗的人就應該懂的道理。
是深耕細作現有市場,還是去開拓創造新市場的問題。
不同的是,在後世,各行各業市場已經相對固化,所以人家更多的選擇深耕細作,挖掘現有市場的潛力。
相比比開拓市場,也要容易和有效率得多。
但是,在世紀之交的這個時期,起碼網遊市場是正好反過來的。
剛剛起步的網遊行業,最初的市場就是一群相對比較潮,甚至是前衛的老網蟲。
他們屬於接觸網路比較早,玩過文字網遊,或者從各種渠道瞭解過國外網遊的火爆,當然是最優質的使用者群體。
也就是那一百萬的玩家人群。
可是,99年年初開始,國內才因為網咖的興起,而讓普通人逐漸接觸網路。
滿打滿算,也不到一年的時間。
而且,即便是現在,網路對很多人來說依舊是陌生的,新鮮的,入門都算不上。
不知道網遊,甚至沒概念的網友其實更多。
很多人上網還停留在,聊天室裡和“水晶女孩”“夢天使”胡吹亂侃,或者半夜縮在角里找某些小電影的階段。
讓這部分人逐漸的因為網遊天然的吸引力而融入玩家群體之中,這個過程相當緩慢。
在後世,直到兩年後傳奇爆火,才算徹底開啟了網遊市場的禁制。
當然,網遊公司其實也在做吸引新玩家的事情。
只不過,這個年代還沒有成體系的市場概念,而且不得其法罷了。
不是說只有齊磊一個人懂創造市場的道理,肯定有人懂,也肯定有人比齊磊做的還要好。
但是,懂的人不一定會做,做的人不一定在網遊圈兒,在網遊圈兒的也一定不是那三家公司的一員。
如果再深挖一點就是:那三家的思維還沒接上大陸市場瞬息萬變的快車道。
Actoz和雷爵都來自小地方,地緣性的關聯,使得他們只有深耕市場的執念,而沒有開拓的思維。
你看嘛,一個韓國、一個寶島,屁大點的地方,創造什麼啊?恨不得漢城、臺北立個廣告牌,然後就全國全省都知道了,商業模式都不一樣。
而Origin則是來自歐美,那邊的人八幾年就開始普及電腦,開始接觸遊戲,市場早就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更沒有創造市場的概念。
所以,他們進到中國第一反應就是——爭奪那一百萬的玩家。
認為餅就那麼大,誰搶著是誰的,而不是創造市場。
即便想創造市場,也沒有齊磊腦子裡那麼多範例可以應用。
於是這樣的後果就是: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輸了!
和三石公司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上,還爭個屁?
至於搜狐的民調到底是15%還是20%,對於齊磊來說,宣戰一出,就僅供參考,意義不大了。
一波全網覆蓋的反擊,加上宣傳片的加持,到底能轉化多少使用者,齊磊也說不準,畢竟他不擅長統計學。
只能是開服的那天,也就是2月6號,見分曉。
但是,翻個兩三倍...齊磊覺得,還是沒問題的吧?
.....
——————
吳連山從會議室出來,感慨良多。
說實話,其他幾個人怎麼想吳連山不知道,是否真的被齊磊給驚著了,他也不關心。
可是,吳連山自已結結實實地被上了一課,卻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