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自貴早早的趕著新到手的板車,回去竹排村培育禾苗,他一走秦楚楚凡事就方便許多。
每天晚上方二孃入睡之後她沐浴,並且銀狼連著三天夜裡前來蹭藥膏,院子裡少個人就少了份警覺。
白天秦楚楚覷著空出去一趟,她跟陳鴿子約好七夕過後去他們家定製燈籠,眼看著兩三天溜走了,為避免被認為言而無信,故而早些上門。
巧得很,陳鴿子家也是住在城北,秦楚楚步行過去不過兩條街的距離。
順著地址一路尋去,他們家非常好找,門口就有兩盞造型奇特的大燈籠。
上寬下窄,底部一個甕似的,圓鼓鼓的,還垂著一圈流蘇,畫紋精美,讓人眼前一亮。
陳家就那麼敞開著大門,內裡的院子非常大,堆放著許多竹片製成的燈籠骨架。
秦楚楚一進門就被發現了,陳鴿子的妻子胡氏笑著招呼道:“秦姑娘來了,快快進來~”
“陳大哥陳大嫂正忙著呢?”秦楚楚好奇的走進來,有幾個人坐在板凳上糊燈籠紙。
而一旁另有一個書桌,擺放筆墨,頭髮須白的老頭子坐在那,捧著燈籠描繪。
“鴿子出攤去了,不是節日比較清閒些,我留在家裡幫把手。”胡氏解釋了句,讓大兒子下去端茶給秦楚楚喝。
院子裡兩個人在做燈籠,一個七八歲的,便是胡氏的兒子,另一個瞧著十幾歲,聚精會神,估計是學徒。
秦楚楚坐著吃了茶,才發現燈籠是做完之後再畫畫題字的,便問:
“前面那麼多道工序,若是後面畫壞了怎麼辦?”
那老頭子這會兒正好擱下筆,聞言笑道:“何止是畫壞了不行,燈籠紙糊得不好,照樣不能用,每一道步驟都很重要。”
“我師傅才不會畫壞了,他的書畫比街上那些書生都厲害!”十幾歲的那個小夥子介面了,果然是學徒。
秦楚楚湊上前仔細看了,她沒有專門學過這個,也瞧不出筆法怎麼個好壞。
在她看來好看就行,花草魚鳥、執扇仕女、明月薄雲……不論是怎樣的風景,無不古香古色。
一來到這製作燈籠的地方,才發現原來燈籠的外形可以如此千變萬化。
難怪說竹子是最有韌性的植物,它可以塑造出許多不可思議的造型,勞動人民透過自己的智慧與一雙巧手,才有那一盞盞不可思議的照明物。
在沒有點燈的古代,古人把僅有的照明物設計得千奇百樣,這大概也是一種浪漫。
“太漂亮了~”
秦楚楚舉著燈籠愛不釋手,油紙做的比較耐用,不故意去撕破它基本壞不了。
而內裡有個防止蠟燭的地方,這會兒全都空著,批發買賣不必擺攤,他們不會給放燈籠進去。
這樣正中秦楚楚下懷,她只要這燈籠殼子,不要內裡的蠟燭。
秦楚楚下了一筆大訂單,每個樣式來五個,據陳老頭說暢銷好賣的大約有三四十種。
這麼一來就有一兩百個,燈籠這東西不能摺疊不能擠壓,運輸起來可能會費勁些。
“秦姑娘來瞧瞧這個,”胡氏拿著一個陳舊的本子出來:“什麼燈籠什麼價,我們這邊都記著底的,一目瞭然絕不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