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的遲疑維持了很久,因為研究水稻生產是攸關民生大計的大事,而且趙至琛還那麼看重她的能讓水稻大幅度增產的辦法。
她的身上寄託了趙至琛的希望。
她不想讓趙至琛失望。
糧食增產這種事餘秋雨在現代研究了很多次,讓糧食增產的步驟做法,餘秋雨倒著背都能背出來,而且她還成功地把糧食增產的方法應用到了實踐中去,還獲得了成功。
只要處理好一些該處理好的細節,她完全可以保證就算是在古代她也能讓糧食增產,她還是有這個自信心的。
但是,如果有別有用心的人在搗亂。
那餘秋雨可就不確定自己有這個本事了。
餘秋雨一直堅信有人想要對她的稻田做手腳。
她更深信小心駛得萬年船這種說法。
而且,從這幾天開始,稻田苗要正式的進入生產和生長的階段。
這段時間餘秋雨最喜歡的是上山。
山上寧靜,風景秀美,她不需要面對許多煩惱。
餘風的事情不明不白的就和餘秋雨扯上了關係,餘秋雨明明很無辜,可是卻因為沒有按照李錦的意願讓餘亦凡出來幫助餘風,就被詬病,對於這種躺著也中槍的現象,餘秋雨深感無奈。
惡人自有惡人磨,老天誠不欺她。
某日清晨,餘秋雨突然聽說,餘風不知道怎麼得罪了吳主簿,吳主簿一氣之下把餘風給趕回了孃家。
女子被趕回孃家,雖然說未必是被休妻,但是那也是奇恥大辱了。
而且,吳家高門大戶,餘風和吳主簿的婚禮是萬眾矚目的婚禮,餘風在吳家的一舉一動都挺引人注目的,嶺南的百姓又比較擅長八卦,所以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遍了嶺南,像一陣風似的傳到了餘秋雨的耳中。
餘秋雨想不知道都難。
相比較餘風,餘秋雨更比較受人關注。
餘風和餘秋雨之間的矛盾,整個嶺南都有所耳聞。
李錦對餘家兄妹三人不好,這個整個嶺南也是有所耳聞。
一得知餘風被吳家驅逐,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嶺南百姓就急忙想方設法的把訊息告訴餘秋雨,他們想看餘秋雨的笑話。
起初餘秋雨還挺反感這些嶺南百姓的,甚至還分析了一下自己是不是哪裡得罪了這些村民,不然他們怎麼總是落井下石挑撥離間的?
後來發生的事情多了,餘秋雨也逐漸的明白了點什麼。
其實不是嶺南百姓和她之間有矛盾,也未必是李錦做了什麼得罪了他們,而是這幫人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強,看不慣別人出風頭。
這一年,餘家無疑是出盡了風頭。
嶺南的知府是餘家的人,而負責朝廷民生大計的也是餘家的人,餘家甚至還和時家傍上了關係。
而那些村民的心理又比較病態,自己不行還不想讓別人強於自己,所以這幫人經常的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就是不想讓餘秋雨太得意,不想讓餘家太得意。
在心裡邊把這些人的想法什麼的想明白之後,餘秋雨再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就變得得心應手了起來。
他們的目的知道了,她自然知道該報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次次不懷好意的算計。
雖然說她如果對餘風的事情報以漠不關心的態度的話,肯定會有人詬病,說她薄情寡義如何如何的,但是從目前來看,是省的李錦多心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