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臣都糊塗死了。”齊泰小心翼翼地問道。
老朱端起茶碗,輕輕地吹拂著漂浮在上面的茶葉,嘆了一口氣:“只有到了生死關頭,才能看出誰忠誰奸啊,朕並沒有死,
朕就是想看看那些藩王和朝中的文武大臣,誰是忠於大明的。
朕不過是設了一個騙局。”
齊泰一聽,大呼:“妙哉,陛下,你可真是神人啊!”
老朱的眼神之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微微頷首:“看來朕並沒有看錯你,你對朝廷忠心耿耿,對此,朕很欣慰啊。”
“陛下,你臨終之時,不不不,你病重在榻上之時,拉著微臣的手,向微臣交代,要全力以赴服,輔佐朱允炆,
微臣受陛下如此重託,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好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堪比諸葛亮啊!”
齊泰趕緊謙虛地說道:“陛下,怎麼敢和諸葛亮相比呢?”
“微臣但求不辜負陛下對微臣的期望呀。”
老朱目光灼灼,問道:“有沒有人說朕違背了《皇明祖訓》,立朱允炆為大明繼承人,而沒有立朱允熥為皇位繼承人呢?”
“這——。”齊泰一聽,這個問題教他怎麼回答?
“你不必顧慮太多,實話實說就行。”
“回陛下的話,朝中確實有這種言論,說陛下自己立的《皇明祖訓》上說,立皇位繼承人必須遵循立嫡立長原則。
朱雄英是嫡皇孫,他夭亡之後,就應該立朱允熥為皇太孫呀。”
“迂腐之見!
那你可知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陛下,對於這件事,微臣是這麼看的,因為朱允熥的背後有常氏家族和蘭氏家族兩大家族支援他,
而這兩個外戚勢力太大,將來朱允熥極有可能皇權旁落。
到那時,咱們大明的天下就不姓朱了,可能姓常,也有可能姓蘭。
因此,陛下痛下殺手鏟除了藍玉一黨。
而在朱允炆的身後,就沒有這些外戚勢力,也就不存在那種隱患。”
老朱聽了之後,哈哈大笑:“看來,你不枉朕栽培你一番,你說對了一半。”
“哦,那麼另一半是什麼?”
“不過,朕之所以殺藍玉也不完全是因為他是外戚,
而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朕放在眼裡。
他是為朝廷立下了許多的汗馬功勞,可是,朕也沒有虧待他,封他為涼國公,執掌咱們大明天下兵馬。
難道朕對他還不夠意思嗎?
可是,你知道嗎?
有一次,他帶四名部將來見朕,朕對他的四名部將說,你們可以退下了。
可是,朕在前面走了一程,轉身一看,那四名戰將還跟在藍的身後。
還是藍玉發火了,那四名部將才退了下去。
你想一想,朕的聖旨都不如藍玉的將令了。
像這樣的將軍難道不可怕嗎?
據說藍玉收的乾兒子多達上千人,他這不是結黨營私,是什麼?
在藍玉那些部將的眼裡只有藍玉,哪裡還有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