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8章 貞觀餘暉 (1 / 3)

長安城中,太極殿的巍峨宮闕依舊莊嚴肅穆,往年,天還未大亮,陛下就會精神矍鑠的端坐在龍椅之上,傾聽著百官們彙報民生、軍事、政務等諸多要事。

但近來,陛下露面的次數愈發稀少,即便出席朝會,也是神色倦怠,對於朝堂上的紛爭和政務的討論,常常只是微微頷首,甚少發表實質性的意見。

朝堂中的官員們,皆是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個個心思敏銳,他們怎會察覺不到這其中的異樣。

這種怪異的感覺,就好似去年陛下讓太子監國時那般,權力的重心似乎在悄然發生轉移。

而如今,情形更甚,一切政令的推行、事務的決斷,王文的身影無處不在,彷彿整個朝堂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宛如他在監國一般。

眾人皆知,王文與陛下並無血脈之親,他不過是突然崛起的一股新勢力,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於是乎,在這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暗流湧動,各種猜測如野草般瘋狂滋生。

那些平日裡就喜歡捕風捉影的官員們,私底下聚在一起時,總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不少人都暗自揣測,王文極有可能是陛下早年在外留下的私生子。

這並非毫無根據的胡亂猜想,而是因為眾人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王文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氣質,與陛下年輕時如出一轍。

那沉穩大氣的行事風格,面對複雜局勢時的冷靜,舉手投足間的風範,都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陛下當年縱橫捭闔、開創大唐盛世的豪邁英姿。

並非是長相上有多少相似之處,純粹是這種獨特的氣質,讓大家篤定他們之間或許有著某種隱秘的聯絡。

這樣的傳言一出現,起初還有些人試圖反駁,覺得這實在是太過荒誕無稽。

但隨著王文的權勢日益滔天,那些反駁之聲也漸漸變得微弱,最終消失不見。

畢竟,趨炎附勢乃是人性中難以避免的弱點,更何況是身處大唐官場這個名利場中的官員們。

在他們眼中,權力就代表著一切,誰掌握了權力,誰就是他們需要討好和追隨的物件。

一時間,王文成為了整個朝堂上最炙手可熱的人物,風頭無兩。

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六部尚書,還是初入官場的小吏,都紛紛想盡辦法與王文攀上關係。

他們阿諛奉承、曲意逢迎,只為能在王文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期望日後能在他的庇佑下飛黃騰達。

甚至連遠渡重洋而來的歐羅巴使臣,以及從遙遠的阿拉伯跋涉至此的使者,李承乾都放心的將接待的重任交給了王文。

要知道,接待外邦使臣可是關乎大唐國威和外交關係的大事,這足以看出王文在李承乾心中的地位,以及他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之大。

曾經只屬於齊太師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隱隱有著與皇帝分庭抗禮之勢的二皇帝稱號,如今也毫不意外地的安在了王文的頭上,這更是讓王文的權勢達到了頂峰,成為了眾人仰望的存在。

太子東宮之中,靜謐得有些壓抑。

李璟祐身著一襲素色長袍,端坐在書房之中,面色冷峻,靜靜的聽著手下親信小心翼翼的彙報著朝堂上近來發生的種種驚人變故。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但那微微握緊的拳頭,卻洩露了他內心的憤怒。

李璟祐心中很清楚,父皇如今的種種舉動,無疑是在向他宣告,自己已經被徹底放棄了。

回想起第一次見到王文時,那種莫名的怪異感就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如今他終於明白,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覺。

當初父皇安排他進入使臣隊伍,看似是對他的信任重用,實則是在為王文的上位鋪路,是在一步步將他從權力的核心地帶排擠出去。

原來,在父皇的心中,早就已經做好了決定,想要將這大唐的江山社稷交給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來繼承,甚至從始至終,自己這個太子在父皇眼中都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從未真正考慮過讓他肩負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想到這裡,李璟祐的心中湧起一股無盡的悲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