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併土地?逃避田賦?”
塵堯的語氣很平靜,但眼神再度冷了下來:“沈大人可否說得詳細一點?”
沈儒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奏摺道:
“下官僅以受災最嚴重的綏慶道寧晉縣舉例,戶部登記的檔案顯示,三年前該縣有田地近十萬畝,短短三年的時間這個數字就下降到了六萬餘畝,這可是江南比較富庶的縣治,沒有戰亂、沒有天災,有沒有人想過少掉的田地去哪兒了?
寧晉縣上報官衙的說法是人口減少、土地荒廢,但是臣在寧晉縣隨便調查了七八個村莊,三年來人口一直在增長,絕不存在人口流失的現象,既然能養這麼多人,那就說明土地只會增不會減。
答案只有一個,寧晉縣原來屬於老百姓的土地被富商權貴兼併,吞為私產,且與官府衙門勾結,謊報田畝數量,這才導致該縣上交稅賦的土地連年減少。
沒了地的老百姓怎麼辦?只能去地主大戶家裡幹長工,拿著那點微薄的工錢,甚至連維持溫飽都很難!
諸位大人,百姓們的日子過成這樣,我們有何臉面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談!有何顏面面對天下百姓!”
眾人面色一驚,這位沈大人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秦王塵風沉聲問道:“沈大人,權貴富商兼併土地是你的猜測還是有確鑿證據?”
“微臣手中的奏摺就是證據,光是寧晉縣縣令蔣建一人在三年內就侵吞百姓田地四千餘畝,還有當地十幾家鄉紳大戶,總計多達三萬餘畝農田。
官商勾結、巧取豪奪、強買強賣,為了吞併私田無所不用其極。
尋常百姓哪來的本事與官府鄉紳對抗?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咽!
此次洪災,那些縣令為什麼不賑災?就是因為他們想逼著老百姓走到餓死的邊緣,然後他們就能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大肆吞併土地,說出去是白紙黑字簽了契約的,可百姓們真的是心甘情願嗎?
還不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賣的。
等到了明年,後年,十幾年之後,整個寧晉縣所有的土地只怕都成了少部分人的私產!
陛下,各位大人,此事再不管,我大涼朝的根基可就跨了!”
“混賬,一群混賬東西!”
塵堯勃然大怒:“朕本以為這些人只是貪墨了修堤的贓銀,沒想到竟然欺壓迫害百姓至如此地步!簡直罪不可恕,應當千刀萬剮!”
沈儒高高捧起手中的奏摺:
“微臣這裡不僅有商賈權貴侵吞百姓土地的實證,更有寧晉縣實際的田畝數字,這個數字是微臣派人暗中清丈各村田畝、以及縣令蔣建的供詞核對出來的,絕對準確!
整個寧晉縣在洪災之前,整整有地十三萬畝,其中半數在權貴商賈名下,而他們徵收田畝的土地只有六萬餘畝。
也就是說當地的田賦幾乎全是從尋常老百姓手裡收上來的,擁有田地的大戶沒有給國庫上繳過一分稅銀!單寧晉縣一地朝廷就要少收六萬畝地的田賦,那整個綏慶道呢?
全天下又該有多少白花花的銀子沒能流進國庫,反而流進了這些貪官汙吏、奸商大戶的口袋!
請陛下閱覽!”
群臣默不作聲,高渝趕忙將奏摺遞給了皇帝,不出意外,看完奏摺的塵堯再一次將奏本摔在了地上,破口大罵:
“怪不得這幾年風調雨順,國庫收上來的銀子卻一年比一年少,原來朝廷的銀子都進了這些人的口袋!
傳一道旨意去綏慶道,將寧晉縣這些貪官商賈全都給朕殺了!還田於民,家產充公!
不管是誰,一經查實有吞併土地的情況,殺無赦!”
“簡直目無王法,不可饒恕!”
塵堯冷喝道:“剛剛沈大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對,兼併土地、欺壓百姓,這是在挖我大涼朝的國本!
你們都是大涼朝的重臣,這些事情難道就發現不了?一個洪災把整個綏慶道的底褲都給扒了,朕要你們何用!”
“砰!”
皇帝憤怒的吼聲讓滿殿群臣再度跪伏在地,個個心驚膽戰不敢說話。
他們算是看出來了,今天上朝就純粹是來捱罵的,皇帝罵完了那些貪官還得順帶著罵罵他們。
“請陛下息怒!”
沈儒高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