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要求有鋼芯套在內部捶打,這根鋼芯不僅有很高的強度要求,最重要的是這根鋼芯要有螺旋紋,也就是炮筒可以免鑽膛線。”
“陛下,你這個想法很棒,微臣認為很有必要,能進一步加強炮筒的強度和使用壽命,鑽膛線不僅容易損壞炮筒,而且會降低炮筒鋼的效能,哪怕是退火做得最好也一樣,加了這道鍛錘工藝,可謂是神來之筆。
只是……陛下,那種專門擠壓槍管的小型擠壓機後面,是不是也可以加一道這個鍛造工序呢?”
“那就隨你們了,反正兩種鍛造工藝是一樣的,你們研究出來了大型自動鍛錘和炮管鋼芯,小型的鍛錘和槍管鋼芯應該是水到渠成了。
開始試製的時候,你和禮人說一聲,要他派兩個護衛幫你們製作,他們是最好的技師,可以保證裝置精度。”
“喛!我會的。”
楊文禮看到機械組沒什麼要操心的,他就掉頭又去了步進電機研製組,步進電機太重要了,也是難度最大的科研專案,由他親自領銜。
步進電機的原理並不複雜,圖紙早就出來了,難就難在控制精度,好的產品與不好的產品的區別就在這裡。
它所要求的控制精度在0.001毫米之後,還要更進一百倍。這是什麼標準?以古代純手工的技術,簡直是不可能。
但凡事有例外,有了楊文禮這個開了掛的人形超精密機床,不可能就成了可能,他用神識能察看到奈米級的細微差別,等於是隨身攜帶了一臺高科技的電子隧道掃描鏡,而他的雙手更是具有魔力,用巧奪天工都不足以形容,什麼困難到了他手裡就三個字“沒問題”。
但製造一臺兩臺當然沒問題,但是大量生產就成了問題,他不可能變成一個生產線上的工人吧!他如今的任務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陛下,請幫我看看,這個模具,合不合要求?”
當他剛走進步進電機研製組的時候,他的一個護衛就走上前來遞過一個模具問他道。
楊文禮拿在手上只掃了一眼就對他說道:“這裡還有一點問題,誤差有0.0003毫米,其它的都沒問題了。”
接著楊文禮用石筆把那有誤差的地方畫了出來,把模具遞給了他。
“陛下,你真厲害,連我都愣是看不出,被你一眼就看出來了。”
“你呀!你還早呢!你想達到朕的水平,還得加緊努力,特別是冥想,要勤加練習,它能顯著增強精神力,你們就能提高工藝技術水平,知道嗎?”楊文禮毫不客氣的批評了他,並告誡他仍需努力。
其實天見可憐,這護衛如果生在現代,就是一個牛逼哄哄的九級技工大師,可到了他這裡,卻成了仍需努力。
“噯!我會努力的。”那護衛老實的應承道,沒辦法,有他這尊大神在面前,他確實技不如人,要努力是應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