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甲軍算是運氣好,躲過了一劫,可這一切,楊文禮並不知道,他此時正在研製迫擊炮彈。
他一直是這樣,將手雷研製出來,就放手讓王汝成去設計量產方法了,實驗和量產有本質的區別,實驗比較容易,卻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量產卻很費時間,可以巡規蹈距。
他縱然有滿腹的現代科技知識,可他終究只有一個人,所以他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科研上。
自從研製出無煙炸藥和手雷,他的內心裡,已萌發出勃勃野心,他想憑他掌握的知識,使中國提早幾百年進入現代化。
這個工程很大很大,可能他一生都要撲在科研上,但人都有夢想,有夢想才有動力,他認為這是他體現人生價值的地方,甚至要強過統一中國的誘惑。
迫擊炮彈和手雷雖然都是由生鐵鑄造,但是兩者的區別很大,在科技含量上,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看過抗日神劇的人都知道,迫擊炮彈是帶尾翼穩定的紡錘形狀,這裡面就涉及到力學與流體力學。
之所以是頭重腳輕的紡錘形狀,是因為迫擊炮彈是踫撞式引爆,踫撞引信在彈頭前部,頭部重就能保證炮彈發射出去之後,總是頭部先著地。
道理很簡單,可到底頭尾的比例是多少呢?迫擊炮彈的尺寸比例又是多少少呢?尾翼該採用何種形狀?面積又該有多大呢?
說句實話,別說是迫擊炮彈,一般人連一架簡單的風箏都做不好,揚文禮前世也只在電視上見過迫擊炮彈,更別說製造過了。
這些困難,都需他去一一克服,無它,除了實驗還是實驗,他不會高等數學,用筆算不出來,就只有採用笨辦法了。
有了手雷之後,楊文禮直接否定了以前的擲彈筒方案,擲彈筒威力過小,與手雷差不多,雖然射程要遠一點,在明代這點優勢,用處不大。
揚文禮打算研製六零迫擊炮,他有不弱於二戰水準的發射藥和炸藥,只要設計合理,同樣可以做到幾里的有效發射距離,而且威力比手雷大幾倍,算是一種火力升級,不算重複研製。
……
崇禎元年開頭的這幾個月,四野安寧,連建奴這個好戰份子都在忙著招納蒙古部族,沒空給明軍搗亂。
明朝內部的反叛也暫時撲滅了,一時之間,好像天下太平了,崇禎皇帝因為年前處決了魏忠賢一派的閹黨,朝野一片歌功頌德,崇禎帝頓時有堯舜禹湯之感,他雄心萬丈,想做出一番事業來,望能比肩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功業。
既然內外暫時無憂,崇禎帝不由想起了黑甲軍這只不服王法管束的部隊了。
去年他著兵部和有司,尋找黑甲軍的下落,竟然渺無音信,好像那支多達幾千人的軍隊就這麼消失了一般,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定是還沒有人發現,躲在某處隱蔽之地,偷偷發展。
“曹大伴”崇禎想通之後就喚隨侍左右的曹化淳道。
“奴才在”曹化淳右手拿拂塵,掛在左手臂上,走到崇禎正面折腰拜道。
“宣駱養性陛見!”崇禎下旨道。
“奴才尊旨!”曹化淳又一拜後,退著走三步之後,就轉身出去安排小太監傳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