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7章 渭水之伏 (2 / 3)

太子以洛陽為中心,號召天下勤王。說齊王和衛王大逆不道、逼父篡位,請天下人一起討伐。

平陽公主首先響應。

平陽公主在梁朝統一的過程中同樣立下了大功,但政變發生時她並不在長安城中,而是正在鎮守晉陽,防備突厥人的進攻。

她是鐵桿的太子黨,在聽說太子被趕走、父皇被軟禁之後,立刻率軍南下,導致北方空虛。

緊接著,各地也有許多將領紛紛響應太子的號召,大軍開始往洛陽聚集。

但齊王和衛王這邊也絲毫不慌,以皇帝的身份詔令天下,將關中的精銳府兵聚集於長安,明顯是要擺明車馬跟洛陽那邊幹一仗。

論打仗,齊王和衛王身經百戰,顯然是完全不虛的。

慘烈的內戰一觸即發,頡利可汗琢磨著,此時的情況應該是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了吧?

只要雙方是真打,此時任何一方就都不可能認慫。

政治鬥爭中是沒有後退可言的,畢竟你想後退,你身後的政治、軍事集團也不可能讓你後退,大家的身家性命全都寄託在這上面了。

當然,要非說有風險,那也是有的。

萬一雙方不是真打呢?

但這個想法,就連頡利可汗自己都覺得很可笑。

不是真打?

太子和齊王在統一天下中的矛盾是真的吧?

梁太祖拉偏架、平衡雙方勢力,導致政治鬥爭越來越激烈,也是真的吧?

宮中發生的政變,也是真的吧?

這一切的真實,都有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作為支撐,那就是“利益”。

坐天下的只能有一個人,勝者就是九五之尊,敗者必然萬劫不復。

在這種情況下,太子和齊王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他們又怎麼可能團結一致演一場戲呢?更何況演戲是給誰看呢?他們能確定突厥人就一定會南下麼?

總不能搞這麼大陣仗,就為了逗自己玩吧?

想想也絕對不可能啊。

就算其中一方有這樣的想法,另外一方又怎麼可能會去配合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總之,頡利可汗想來想去,都覺得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於是,他當即召集各部落首領。

“發兵,南下攻梁!”

……

渭水河畔,突厥的大軍列陣,旌旗飄揚。

頡利可汗望著遠處的長安城,只想大笑三聲。

他很想說:還有誰!

現在的情況跟真實歷史不一樣了。

在真實的歷史中,頡利可汗雖然率大軍入侵,但他也知道梁朝有個非常能打的秦王。

因為秦王在整個統一的戰爭中實在太耀眼了,根本無法忽視。所以即便是頡利可汗,在對上他的時候,即便是處於優勢也能感覺到巨大的壓迫感。

但這個世界中,秦王不存在了。

雖然在統一的過程中,齊王、衛王也都有一些亮眼表現,但跟原本的秦王是根本無法相比的。

這個位面的頡利可汗並不知道秦王的存在,但他長了眼睛,能夠看出齊王和衛王對他來說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威脅。

此時,在頡利可汗看來,自己是天時地利人和齊聚。

天時,他帶著突厥大軍主動出擊,而梁朝是被動防禦,調集軍隊需要很多時間。

地利,他逼近長安城下,想打就打想走就走,騎兵來去如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