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9章 推翻重來 (4 / 5)

所以,由於年齡問題,齊王註定要永遠活在秦王的陰影之下,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如果玩家扮演的是太子,那李鴻運還能掙扎一下。

可以在最初就主動要求領兵打仗,多拿幾個提升戰力和兵法的天賦技能,把這些軍功搶過來。

但換成了齊王,一個年齡問題就夠讓李鴻運頭疼的了。

不過李鴻運也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仔細研究一番之後,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這個突破口就是淺水原之戰。

秦王是古往今來最會打仗的皇帝,他的一生從十八歲起兵一直到晚年親征高句麗,從無敗績。

不過有很多人說,淺水原之戰是秦王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敗績。

這個說法不正確,但對於李鴻運而言,卻隱藏著一個機會。

淺水原之戰的史料記載十分清晰,分為前後兩場大戰。

第一次的時候,薛舉來進攻,秦王帶兵對峙,加深壕溝、加高壁壘,不和薛舉交鋒。但此時秦王正好得了瘧疾生病,於是把軍事委託給劉文靜、殷開山,並再三叮囑:薛舉孤軍深入、糧草不多、士卒疲憊,所以肯定要速戰。你們只需要堅守壁壘,等我病好之後就能打敗他。

結果殷開山慫恿劉文靜出戰,認為對方聽說秦王生病肯定會輕視梁軍,正好打一仗來威懾敵人。

結果試試就逝世,被薛舉繞後襲擊,士卒死亡十之五六,幾名大將也被俘。陣亡計程車兵首級還被築成京觀,可以說是一場慘敗。

但緊接著,梁高祖再(本章未完!

第319章 推翻重來

度給秦王補充援兵捲土重來,這次秦王病癒後領兵,同樣是堅守不出,一直相持六十多天等對方糧食吃完後發起猛攻,徹底平定隴西。

很多人強行把這場敗仗安在秦王的頭上,無非還是老一套的說辭:秦王生病是託詞,是改史的結果,他就是打輸了,然後讓劉文靜背鍋。

但實則這種說法沒有任何道理。

首先,劉文靜並不是什麼可以隨便拿來頂罪的小人物,他是晉陽起兵的四元謀之一,有“恕二死”的特權,是當時梁朝最重要的宰相。

而且,他也展現出了一定的軍事能力,取代秦王接過指揮權是很合理的。

被薛舉擊敗後,劉文靜被免職下獄,而秦王卻能夠再次領兵去對抗薛舉、薛仁杲父子,足以看出劉文靜並不是頂罪,他就是這場失敗的主要責任人。

其次,薛舉談不上什麼特別強大的名將,他的戰鬥力確實不弱,但除了第一次潛水原之戰的大勝以外,沒有什麼特別用兵如神的記錄。

最後,淺水原之戰的這次失敗,根源在於梁軍的貿然出擊,而這其實完全不符合秦王一貫以來的作戰風格。

秦王打每一仗的基本模式都差不多,都是堅守不出、襲擾糧道、挫敵銳氣、窮追猛打。

在潛水原之前和之後,秦王都是這麼幹的,唯獨第一次淺水原之戰貿然出擊,這完全說不通。

所以,史料記載是沒問題的,當時秦王就是因為生了瘧疾所以將領兵之權暫時交了出去,但殷開山和劉文靜兩個人瞎搞,這才導致一場慘敗。

那麼對於李鴻運而言,為什麼淺水原之戰是他扮演齊王的唯一突破口呢?

因為在此之前,他扮演的齊王年紀太小,很難參與到戰爭中去;在此之後,秦王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整個梁朝最能打的人,再想動搖他的地位已經基本上不可能。

唯獨在淺水原之戰的過程中,趁著秦王生病,打出讓梁高祖震驚的勝蹟,而後才有希望獨立於秦王領兵,甚至取而代之。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在晉陽的他,怎麼才能去淺水原呢?

直接扔下晉陽跑過去?那肯定不行。

那屬於擅離職守,而且到了晉陽那邊他也不可能從劉文靜手裡搶過兵權,哪怕梁高祖再怎麼寵愛他,也不可能把軍國大事交給一個才十五六歲、從沒打過仗的小兒子。

所以,想要抓住這個機會,趁著秦王生病打贏這一仗,就得提前建立一些功勳,讓所有人都認為齊王有資格替代秦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