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政變,再到大破李密,王世充在聽到魏徵的謀略時只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是:對啊,我之前怎麼沒想到?
第二種是:對啊,我也是這麼想的!
所以,在大破李密之後,陸恆扮演的魏徵徹底贏得了王世充的信任,甚至可以影響他的絕大多數行為。
而與此同時,梁國那邊也已經打響了淺水原之戰。
在歷史上,淺水原之戰差點讓梁國崩盤,最後還是靠秦王力挽狂瀾。
但對於玩家們來說,這都已經是做過無數次的題目了,有什麼難度?
趁著薛舉病死,直接一波a了。
但訊息傳到王世充這裡,王世充卻也沒有太當回事。
因為經過陸恆的一番洗腦,此時的梁國在王世充眼中,就跟南方的蕭銑一樣,是個地盤挺大卻不怎麼能打的肥羊。
贏了薛舉又如何?薛舉也是個菜雞啊!
而且這一戰中,玩家們利用了薛舉病死的機會,就更是讓王世充覺得,梁國那邊沒有真正會打仗的,都只是運氣好而已。
而且陸恆給他的預言中,也壓根沒提薛舉的事,只是說劉武周、宋金剛會勐攻梁朝,給梁朝造成很大的麻煩。
所以,王世充仍舊將注意力放在河北的竇建德身上。
在與李密的決戰中,王世充徹底相信了,秦叔寶和程知節已經是真心實意地要投靠自己。
因為在這場決戰中,秦叔寶、程知節先是力勸李密出戰,然後又在出戰後瘋狂摸魚划水、按兵不動,加速了李密的敗亡。
這完全符合魏徵帶來的親筆信中的說法。
而且他們的動機也合情合理:既是為翟讓報仇,也是覺得王世充更有希望一統天下。
於是,在這一戰後,秦叔寶和程知節帶著殘部去投靠竇建德,繼續當王世充的臥底。
而後,在陸恆的不斷攛掇之下,王世充終於下定決心,討伐竇建德。
……
讓王世充討伐竇建德,這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情。
在真實的歷史中,王世充擊敗李密之後就開始全心全意地謀劃篡位的事情。
從武德二年三月,一直到武德三年三月,王世充基本上都在琢磨加九錫、讓皇泰主禪位、鎮壓叛亂之類的事情。
雖然也進行了一些軍事行動,但都是小打小鬧,而且完全沒有任何明確的作戰方針。
有時候往西打打,佔了梁國的幾塊飛地,有時候又往東打打,跟竇建德發生一些摩擦。
專心於內政,結果治理了半天的結果是李密手下的降將紛紛看出來他這個人完全不行,轉投梁國。
在真實的歷史上,讓王世充在這個時間點去打竇建德,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忙活謀朝篡位的事情,一心想廢了皇泰主、自己當皇帝,而另一方面則是他對竇建德也沒有必勝的信心。
拖著拖著,秦王就主動打過來了。
但陸恆卻透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硬是讓王世充改變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