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326章 試煉通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6章 試煉通關! (3 / 4)

什麼叫“不甚困難”的試煉!

相比於之前“簡單”的試煉,升級了,但升的不多。

我都在副本中打出取代秦王的表現了,還是“不甚困難”的試煉?

不過轉念一想,畢竟是拿了那麼多金色天賦才打贏的,在這種機制的平衡之下……似乎也確實只能說是“不甚困難”的試煉了。

真正困難的,那還得是梁太宗、盛太祖這些英雄人物在當時那個歷史環境所遭遇的試煉。

所以,李鴻運也就不糾結了,“不甚困難”就“不甚困難”吧!

而後,李鴻運看向這首詩。

這是梁朝的一位著名詩人歌頌梁太宗的詩。

之前《暗沙》的副本雖然也時常用詩句來做結尾,但像這樣把一首長詩附在通關評價中,卻是很少見。

這首詩,幾乎是重現了梁太宗的一生,而最重要的是,他點破了梁太宗最難能可貴之處。

前面的幾句,“太宗十八舉義兵”到“三十有五致太平”,講述了從晉陽起兵到滅吐谷渾,梁太宗多年征戰掃平四海的豐功偉績。

而之後的內容,則是用幾個典故,來證明梁太宗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地平定天下:是因為他能夠推心置腹。

貞觀初年,梁太宗下令收埋戰亂中所有戰死者的遺骸,祭祀後安葬,凡是收葬無主屍骸的人,官府給予布帛答謝。

貞觀二年,發生了大饑荒,民間有父母因飢餓賣子女的事情,梁太宗下令盡出御府金帛,贖回被賣的子女,還給他們的父母。

魏徵病危,梁太宗擔憂他的病情,半夜夢到魏徵來辭別,驚醒後忍不住哭泣;張公謹去世,梁太宗親自治喪,悲不自禁,有司說“日在辰、陰陽所忌,不可苦”,但梁太宗卻說“君臣義重,父子之情也,情發於中,安知辰日?”說完痛哭。

認為宮中的宮女幽閉深宮十分可憐,於是挑選出數千人盡皆放歸,讓她們另尋亢儷。

貞觀六年時,親自理獄查詢冤假錯桉,最終確定四百囚犯該處死刑。於是放他們回鄉歸家安頓後事。次年秋,四百囚犯盡數歸來,無一私逃。

李績臥床久病不愈,太醫說需要龍鬚燒灰配藥,梁太宗就親自剪掉鬍鬚;將軍李思摩中了箭,太宗親自幫他吮血。

而這位李思摩,其實應該叫阿史那思摩,他是東突厥貴族,尹利可汗曾孫,但後來卻成為梁朝名將,在梁太宗東征高句麗的過程中誓死效力,立下汗馬功勞。

而這些功績,也僅僅是梁太宗功績的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梁太宗還曾吞蝗,以示上下一心、滅除蝗災的決心。

陣亡將士的骸骨,因飢餓賣子女的貧苦之人,治國的文臣,征戰的武將,宮中的宮女,獄中的死囚……

全都能夠感受到這位千古一帝的光輝。

或許有人會說,這都是作秀,無非是剪個鬍鬚、收點屍體而已,值得感恩戴德嗎?真的很重要嗎?

真的很重要。

因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君主能夠做出這種行為,本身就已經表達了一種態度。

而這種態度,往往就是區分明君和昏君的分野。

那些看起來很聰明,最後卻變成昏君、暴君的皇帝,最開始的變化是從何開始的?

或許就是從覺得這是作秀開始的。

當一位皇帝逐漸習慣了自己萬乘之尊的身份,越來越遠離百姓,不再為民間疾苦所觸動,不再將文臣武將的效力而感激,將百姓的勞役和武將的犧牲當成是理所當然……

那麼他距離昏君或者暴君,也就不遠了。

可以說,梁太宗是個真正的性情中人,他開放、包容、情感熾烈,這種精神不只深刻地影響了他身邊的人,也影響到了所有梁朝的子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